導言
曾幾何時,“養兒防老”是再自然不過的觀念。一句“生個娃防老”,說得鏗鏘有力、底氣十足。
那時候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能撐起一個家。
可如今,生娃仿佛成了“高風險投資”,年輕人避之不及,甚至戲稱“結婚生子是地獄的開始”。
中國,這個位居世界前列的人口大國,正在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出生率連年下滑、老齡化日益嚴重。
在國家層面,一連放開二胎、三胎政策,原本以為能迎來新一波“嬰兒潮”,但現實卻狠狠打了專家們一記耳光:不僅沒人多生,反而生得更少了。
眼看著人口出現負增長,有專家坐不住了。有人主張對不婚人士征收“單身稅”,還有人提出不生孩子的要在退休后少領養老金。
其中,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更是語出驚人:建議將養老金與生育掛鉤,多生多得,少生少得。
這一言論一經發布,立馬引起軒然大波。不少網友表示:“這是在逼婚逼生還是變相懲罰年輕人?”也有人質疑:“這到底能不能實施?真的合理嗎?”
01
年輕人為何不愿生娃?現實比理想骨感太多
過去,孩子是家庭的勞動力,尤其是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里,多一個孩子就等于多一雙勞力的手。
哪怕吃不飽穿不暖,也得咬牙多生。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了人口增長,然而總人口仍舊一路飆升,很快突破了14億。
但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十年來,結婚率和出生率出現“雙降”,大齡單身男女越來越多,人口結構徹底改變,老年人比例迅速上升,年輕人變得“稀缺”起來。
問題的根源其實很現實——太貴了,太累了。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面臨以下幾大困境:
就業不穩定,收入低且波動大。找工作像抽獎,不是崗位不匹配,就是公司不穩定,剛交上社保就被裁員,醫保等于沒交。
房價高企,生活成本驚人。在一線城市,隨便一套學區房就上百萬,年輕人哪怕兩人合力也難以企及。
養育成本過高,教育壓力巨大。現在養孩子早已不是“給口飯吃就行”,從學前教育到興趣班,從心理健康到三觀引導,每一步都是金錢和精力的消耗。
婚姻“成本”變高,彩禮、婚禮、買房壓力巨大。很多地方動輒幾十萬彩禮,年輕人干脆躺平,不婚不育保平安。
更關鍵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向下兼容”。結婚以后生活質量還不如單身,那為什么要委屈自己?再生個孩子一起吃苦,那不是更苦?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現象:不是不想生,是現實不允許。
02
“不生就少拿養老金”?專家的邏輯是“精英式理想主義”
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提出,“將養老金發放與生育數量掛鉤”,意在通過制度設計引導年輕人多生育。
這一提議看似邏輯嚴密,但實質上,是一種脫離群眾、脫離現實的“空中樓閣”思維。
為什么這么說?
第一,生育不是一項義務,而是權利。 把養老金和生育掛鉤,本質上是懲罰那些不生育的人,侵犯了個體的自由選擇。
第二,貧困并不是生得少的理由,而是生不起的現實。 不是年輕人不愿意生,而是他們真的沒有能力承擔一個新生命的成長所需。
第三,政策只看到“數字”,卻看不到“人”。 想通過制度綁架生育,只會進一步加劇年輕人的逆反心理,效果適得其反。
說到底,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一個牽涉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多層次問題的系統工程。
用一句話總結:你不能要求年輕人生孩子,又不給他們生活下去的基本條件。
03
提高生育率,不能只靠“嚇”或“逼”
與其懲罰不生育者,不如獎勵愿意生育者。這才是推動生育的正向路徑。
那么,有哪些辦法可以嘗試呢?
落實并加大育兒補貼,讓普通人真正受益
不光是生的時候發一筆獎金,更要在養育過程中持續補貼,如托育補助、育兒津貼、學前教育減免等。
緩解教育焦慮,降低“拼娃”成本
取消過度內卷的培訓機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體系,讓“起跑線焦慮”不再左右父母的選擇。
穩定就業環境,提高基礎收入保障
提升基層崗位薪資水平,降低失業率,讓年輕人不再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調整住房政策,解決剛需買房問題
降低首付比例、提供長期穩定租賃住房,讓年輕人敢于“扎根”城市。
減少婚育制度負擔,規范彩禮陋習
引導社會回歸婚姻本質,打擊高額彩禮和盲目攀比,讓“結婚”不再變成“負債”。
果媽寄語
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懂責任,也不是不愿意為國家分憂。他們只是被現實逼得不得不選擇“自?!蹦J?。
育兒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是一句口號就能推動的事業。與其靠制度懲罰,不如通過改善生活條件讓年輕人“想生、敢生、能生”。
只有當他們看到希望,看到切實可行的生活出路時,才會有人愿意把“生娃”這件事重新納入人生計劃。
否則,再多的專家建議、再激烈的制度約束,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