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已經已婚已育,甚至還有些人已經做爺爺奶奶了,我是80后,我們那個時候,父母養孩子成本不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我們當豬養。
那個時候計劃生育,很多人還要偷偷生孩子,有錢人就不用說了,多生孩子,家大業大,好處多多,窮人也愿意多生孩子,反正養活孩子就好了,說不定有一個孩子成龍成鳳了,還可以幫助到兄弟姐妹,還有就是,在農村,家里人口多,不容易受欺負,反正我那個年代,父母不管你的身心健康,只管給你吃飽穿暖就好了。
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頭大,他們的生育率一路掉,掉到今天,全日本平均一個女人生不到1.3個孩子,結果就是,東京、京都這些地方,看著還熱鬧,可日本鄉下,直接開啟“鬼城”模式,一棟棟房子空著,雜草比人高,小學一個班三個學生,醫院、郵局能撐一天是一天。
政府急了,發錢,給房子,甚至還搞相親推送,像點外賣一樣推人給你,就想提高點生育率 ,但是沒什么用,年輕人都往城市跑,但大城市生活又卷又累,談戀愛都成奢侈品,別說生娃了,連見面都困難。
一句話總結,日本人口縮水30年,生活水平確實沒變差多少,可是人和人的孤獨感,變成了肉眼可見的災難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孤獨不是選擇,而是必然 ,當你周圍連個打招呼的人都沒有,才知道,這話真不是矯情。
也許有些人可能會想,人口少了不是挺好嗎?因為資源多了,人均房子車子都多了,競爭小了,躺著不香嗎?這聽著很合理對吧?再來看看新加坡,新加坡地方小,資源有限。
為什么呢?人少了資源不就多了嗎,怎么還要引進人口呢?套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一句話:“我們如果不提高生育率,可能連國家都保不住。”
生育率下降的長遠影響, 可能還會有人說,現代科技那么發達了,AI、機器人那么厲害,不生娃怕啥?將來讓機器人養我們, 機器是很聰明,也不用休息,充充電就能繼續工作。
但有些人反駁說,生孩子太累太貴太不劃算了,因為從懷孕那一刻開始,身體、事業、生活節奏全被打亂 ,一胎頂掉五年青春,二胎三胎簡直是極限挑戰 ,而且,現代社會,卷得不要不要的,養娃成本飆到天上去,房子、學區、補習班,哪一樣不是吞金獸?孩子成了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
最后,我們還需要考慮到文化和價值觀念對于生育率的影響。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會影響人們的生育觀念和行為。在某些文化中,生育被視為家庭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而在其他文化中,則更加強調個人自由和選擇。因此,如果窮人不再生孩子,這可能與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有關。
如果窮人都不再生孩子,這會對社會、經濟和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產生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是對社會的財富分布不均、人口問題等產生困惑和焦慮,于是想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爭取利益。
但是解決貧困和不平等問題的根本途徑并不在于限制窮人生育,而是通過教育、就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努力,幫助窮人脫離貧困,并實現社會的公正和平等,這一點需要好好考慮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