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性資源。7月12日,首屆汽車行業技術技能人才(勞模工匠)產教協同培育與技術創新交流會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舉行。來自全國汽車行業的30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技術骨干應邀參會、交流、分享,共商產教融合新路徑,共繪技能人才成長新藍圖。
“32年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初級工;今天,我能站在這里分享經驗,這一切得益于我們企業為員工搭建的成長平臺?!爆F場,作為一線工作者代表,東風商用車公司首席工種師、全國勞動模范王建清分享了他三十載產線淬煉的實戰真經。
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對于汽車人才的高需求也逐漸顯現,而產教融合便是培養高質量人才、實現教育與產業的緊密對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生產線上的初級工,到特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王建清的親身經歷生動詮釋了產教融合的實踐價值。“我相信通過這些成果,在未來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態勢下,專業人才一定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蓖踅ㄇ灞硎?。
面對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轉型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破解“學校教的內容企業用不上,企業需要的技能學校教不了”的難題?
在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征程中,汽車行業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委員會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為職業院校量身定制的“汽博苑”學習平臺,實現了教學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面向技術工人設計的“匠星行”研修平臺,則提供了從基礎操作到智能制造的全鏈條技能提升方案。
更值得一提的是,委員會發布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汽車行業評價規范》系列教材,首次構建起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的完整能力標準體系,填補了行業空白。同時,現場來自近四十家企業及院校專家受聘為“汽車行業人才培養導師”,他們將深度參與課程開發與實訓指導,進一步打通校企資源壁壘。
汽車是嘉定最閃亮的名片和最深厚的發展基因。目前,全區已集聚汽車產業鏈企業4500余家、汽車“新四化”相關企業600余家、公共及企業研發平臺200多個,全區汽車技能人才總數超過6.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萬人。
面對全球汽車行業百年大變革的新形勢,全區上下堅定高舉汽車旗幟,搶抓汽車“新四化”發展機遇,在規劃引領、產業布局、示范應用、人才賦能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在這過程中,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是汽車行業智能制造轉型的關鍵。
這一系列創新實踐的背后,是行業組織持續多年的深耕細作。汽車人才研究會技能人才項目負責人黃曉靜向記者介紹,2019年起,汽車人才研究會就在聯合17家頭部整車企業,組建由250余位專家組成的團隊,正式啟動行業技能人才評價規范建設工程,探索人才培養路徑。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行業協會的力量,來把企業和學校端的最頂尖的專家資源匯聚在一起,共同為行業作出更多貢獻。”黃曉靜表示。
嘉定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陸強、副區長丁炯炯、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主任周國良出席活動。
撰稿:黃湘鈺
編輯:黃驪越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