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群聊截圖引發網友關注。群聊信息顯示,某中學一教師對該校22209班三名高分學生高考志愿填報其他高校,卻未選擇報考北大、清華表示不滿,并稱“將以失望解散此群”,這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瑞昌一中通報:涉事教師作檢討,向學生及家長道歉。
有學生證實:“網傳的群聊內容基本屬實,這件事確實發生在瑞昌一中。”從學生反饋看,該老師平時對學生很好,給予足夠關心和照顧。在群聊信息中,該老師提到,“學校以100萬的付出,老師的傾情陪伴,從初升高成績出來,我們從未停止追求清北的腳步……”然而,三名高分學生未報考清華、北大。
22209班是瑞昌一中志遠班,類似于尖子生培優班。學校設立這種班級,應該瞄準了清華、北大,在為這類名高校輸送優秀生源的同時,也能提升學校聲譽、增強生源吸引力、獲得更多教育資源投入,還能為當地增光添彩。所以,學校為此投入巨資,老師付出很多心血。但事情發展卻偏離了該老師期待的方向。
“將以失望解散此群”,就是涉事老師表達出來的不滿。但該老師將高分學生未填報清北,歸咎于“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有點言過其實,夸大了不良影響。坦率說,培養出優秀生源就是一名教師的驕傲與職業的成功,不存在失敗之說。只是三名高分學生未聽從老師建議報考清華、北大罷了。
無論高分考生還是普通學生,在填報志愿時,不管是選擇高校還是選擇專業和城市,都是考生的“報考自由”,即便是學校、老師、家長,只能提供各自建議供學生參考,無權干涉學生“報考自由”。因為這個年齡段學生,接近或者已成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從法律角度來說,有權選擇自己心儀的高校。
從個人興趣、愛好、志向等角度來說,老師和家長要充分尊重這三名高分學生的選擇。因為喜歡其他高校才會志愿填報其他高校,這種喜歡將會成為高分學生在心儀的高校積極求學、努力向上的一種動力。假如這些學生違背本意聽從老師建議,并不利于他們在大學取得好成績。而清華、北大則有自己的粉絲。
相反,這三名高分學生沒有聽從老師建議報考清華、北大,恰恰證明他們有獨立的思想,且在關鍵決策上不受他人干擾。從某種程度來說,該老師能培養出有獨立思想的學生,恰恰是“教育的成功”,因為很多高校校訓、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精神,而該老師在高中階段就給學生培養出這種精神。
在處理這一事件時,瑞昌一中是理性的。該校發布的《情況說明》顯示,漆某芳老師在會上作出深刻檢討,充分認識到個人行為的不當。同時,學校進一步強調家校溝通紀律,要求老師強化考試招生正面宣傳引導,充分尊重學生意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學生的志愿填報。這體現出該校胸懷寬廣和科學態度。
往深說,該老師不滿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或有“強權”思維,也有自私想法。換言之,想以老師的特殊身份讓學生聽話,當學生不聽老師話,老師就表現出極度失望。而且,這些高分學生沒有按老師建議報考清華、北大,估計會影響老師和學校的利益,所以老師不滿學生的報考選擇。希望老師回歸理性。
進而言之,所有高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都應擯棄“強權”、自私等想法,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自由。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