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秋季,林區入山采集、游玩及各種作業人員激增,因林情復雜、路網稀疏、通訊不暢,“迷山”走失事件時有發生,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本著“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鄭重提醒入山人員:學習自然基本常識,做足戶外活動功課,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冷靜處置突發情況,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一、入山前的準備工作
1.結伴入山。宜結伴而行,忌“特立獨行”。要有熟悉當地自然環境和戶外經驗的人員領隊。
2.帶好備品。應著與當季山野反差明顯、顏色醒目的功能性戶外服裝(易發現、防風雨、保溫)和戶外鞋,盡量不穿同季相的迷彩服;佩戴手表,攜帶適量食物和水,帶刀具、繩索和火種(防火戒嚴期等另有規定的除外),帶驅蚊蟲藥劑、急救藥品;有條件的可帶指南針、GPS、對講機、小型強光手電、頭燈、便攜式凈水器和救生哨等。
3.做足功課。入山前應對擬進入區域的林情社情、山形地貌、公路河流、明顯地物標進行全面了解,提前規劃進入和撤出路線;進入高山密林和沒有通訊信號的區域前,要告知家人去向及擬返回時間;進山時間應選擇在早晨或上午,午后下山返回,盡量避免山上過夜。盡量選擇晴好天氣入山,便于依日照辨別方向。建議提前下載“奧維地圖”、“探險者地圖”、“走兩步”等地圖工具和定位APP,提前下載目標區域離線地圖,入山前打開軌跡功能,確保能夠循跡返回。親友家屬發現有人迷山走失,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應急部門報告,以便及時組織搜救。
二、迷山后的處置方法
1.保持冷靜。入山過程中盡量不要掉隊,避免單獨行動,要熟記行進方向,對轉折點進行標記。林中集體行進要約定以呼喊或哨音聯系,并隨時清點人員。一旦發現自己處于迷山狀態,要平復心態保持鎮靜。一般情況下脫離隊伍不會太遠,在原地等待大概率能等來搜索隊伍。
2.估算判斷。迷失方向時要立即停止前進,計算已行進的時間和路程,選擇高地觀察周圍山形、地勢,然后分析、判斷行進的路線,如能按原路返回,立即返回。如不能按原路返回,可選擇開闊地和附近有水源的地方露營,必要時可搭設臨時庇護所,應付惡劣天氣。注意保持體能,避免大量活動,避免大量出汗脫鹽脫水,防止失溫、防止感冒。在確保森林安全前提下可點燃篝火用于取暖、驅趕蚊蟲和獸類。補充飲食,補充體能,做好堅持 72 小時以上的準備。尋找水源以及合理分配所攜帶的食物,必要時可采集自己能夠辨別的野生植物、菌類等,盡可能煮熟后食用,不要一次性食用太多,以免產生過敏反應。
3.判明方向
(1)時針辨向法。在有太陽的情況下,把手表放平,時針對準太陽,在時針和十二時的中間,即是南方。以此為起點,順時針方向每隔十五分鐘就是一個方向。使用這個方法辨向,春、夏、秋、冬各有變化,要注意糾正誤差。
(2)看樹辨向法。一是以孤樹為準,枝丫多、大、長,生長茂盛的一面是南。沒有孤樹時,可觀察林間空地邊緣的樹。二是伐根的年輪間距寬的一面為南,年輪密的一面為北。
(3)北極星辨向法。在晴朗的夜間,先找到大熊星座(勺子星),從勺把向前數到第六顆星即天極星,然后目測天極星和第七顆星(天旋星)的距離,向前大約五倍遠的天空有一顆和它們同等亮度的星,就是北極星,這個方向是北方。
4.擺脫險境
(1)繼續回憶來時方向,重點是橫越過的鐵路、公路和河流,方向判明后即可朝其行進。在人煙密集和交通發達的林區,按一個方向行進,就會遇到村、屯、林場、工段、公路和鐵路等。
(2)如果在林內行進沒有把握時,可沿河流行進。沿河而上,地勢越來越高,河面越來越窄;順河而下,地勢越來越低,河面越來越寬。通常河流下游人煙較密集,是選擇行進的方向。林區道路多依山谷或河流走向建設,沿河水流動方向找到人跡的機率更大。在途中要注意防范季節性洪水,注意避開斷崖和沼澤,需要改變線路時,應及時做好標志,以便搜救人員辨明。
(3)邊走邊聽,注意找人員在林內的活動聲音、火車和汽車的鳴笛聲音、發動機聲音,朝有聲音的方向走。在行進中要注意觀察搜救飛機,遇上飛機時,立即在開闊地帶點火示警。“品”字型生三堆火是國際通用的求援標志。
歸納起來,以下四句最為重要,請務必謹記!攜帶火種(合規慎用),補充食水(確保安全),辨明方向(掌握常識),冷靜脫困(保持鎮定)。
文字來源:根河市應急管理局 視頻制作:遲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