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出好戲。
大連工業大學那個李欣蒔同學,跟烏克蘭電競選手Zeus相識3小時就發生關系,然后被人家錄了視頻傳到3000人群里,配上“中國女孩一天征服”的標簽。現在學校要開除她,理由是“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
國格?
一個大學生跟外國人發生關系,這也能扯到國格?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現在是“一人不管,何以管國格”?這邏輯。。。怎么說也不通。
先說這個Zeus吧。這哥們真是把渣男行為發揮到極致。相識3小時就上床,然后錄視頻,最后還傳到群里炫耀,配上侮辱性標簽。這不是渣男,這是人渣。
但是。。。這跟國格有啥關系?
李欣蒔確實做錯了,年輕沖動,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但這頂多算是個人品德問題,私生活不檢點。硬要說的話,被人錄視頻傳播,她更像是受害者。
可學校偏偏要上升到國格高度。
這就很有意思了。
按這個邏輯,是不是所有中國人跟外國人發生關系都有損國格?那些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女性,豈不是都成了“有損國格”的罪人?
更搞笑的是,學校在公告里直接公布了李欣蒔的全名。這還只是“擬處分”階段,人家還有申辯的權利。結果名字一公布,后果就不可逆轉了。
這是要把人往死里整啊。
想想那個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的畢業生,擺攤賣冰淇淋發個視頻,學校就要求刪除,說影響招生。人家至少還是畢業了才擺攤,這個李欣蒔連學都沒畢業就要被開除。
兩相對比,擺攤賣冰淇淋影響招生,跟外國人發生關系有損國格。這個邏輯鏈條。。。真是絕了。
說到底,這事兒暴露的是什么問題?
第一,學校管理過度。
大學生的私生活,學校管得著嗎?只要不違法,個人感情問題憑什么上升到開除學籍的高度?
現在的大學,動不動就以“有損校譽”的名義處理學生。擺攤有損校譽,戀愛有損校譽,發表不當言論有損校譽。。。學校的臉面什么時候變得這么金貴?
第二,道德綁架嚴重。
一個人的私生活選擇,怎么就變成了“有損國格”?這帽子扣得。。。讓人窒息。
中國有句古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現在倒好,別人家的瓦上霜都能影響到國格了。
第三,雙重標準明顯。
同樣是跟外國人發生關系,如果是男學生呢?如果對方不是烏克蘭人而是美國人呢?如果沒有被錄視頻傳播呢?
這些假設下,學校還會以“有損國格”為由開除學生嗎?
我看懸。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種處理方式反映出的文化心態。
把個人行為上升到國格高度,本質上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真正自信的文化,不會因為個別人的行為就感到“有損國格”。
就像美國人不會因為某個美國女孩跟中國男人發生關系就說“有損美國國格”一樣。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國格是什么?
國格,即國家人格,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由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實力、文化影響力等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一個大學生的私生活選擇,如果說影響國格,那么這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不應該簡單下定義。
如果真能影響,那這個國格未免也太脆弱了。
當然,我這不是在為李欣蒔的行為辯護。她確實太輕浮,太愚蠢。
但這不是開除學籍的理由,更不是“有損國格”的理由。
我們應該想想,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應該是拯救靈魂、引人向善。
一個學生犯了錯誤,學校應該做的是教育引導,而不是一腳踢開,說他影響國格校譽。特別是像李欣蒔這樣,更像是受害者的情況下。
相反,這種處理方式,反而真的有損校譽。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
李欣蒔被開除后,她可以說基本社死了,人生怎么辦?找工作會受影響,成家立業會受影響,甚至下一代都可能受影響。
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因為一次沖動,就要承擔這么嚴重的后果,未免太殘忍了。
Zeus錄視頻傳播,那是其人品低劣。
學校以“有損國格”為由開除學生的時候,則可能會毀掉一個學生的前途。
我們總習慣了把個人問題政治化,把私人問題公共化。
如果這種思維模式不改變,類似的悲劇還會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