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肖雄鵬)“就算是煙頭、瓶蓋等微小物品,‘天眼’攝像頭都可以精準識別,主動鎖定高空拋物目標位置。”家住坪山區馬巒街道坪環社區心海城小區的陳阿姨高興地說,現在帶孫子在樓下玩,不用再擔心“頭頂上的安全”,小區環境也整潔了。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也是基層治理中的痛點和難點。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近年來,坪環社區黨委主動牽頭,把解決高空拋物問題作為持續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的具體實踐,推動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緊密合作,在部分小區試點建設高空拋物“天眼”檢測系統,推動社區治理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邁進,這才有了如今小區里的安心景象。
黨的基礎在基層,根基在群眾。坪環社區推動建設“天眼”檢測系統,正是源于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精準把握,是黨組織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難題的生動體現。
“有一次一大坨冰塊從天而降,落地后四處飛濺,把小區內散步的居民們嚇了一大跳。報警后經過多番查探,耗時8天才找到肇事的業主,我們對其進行了嚴厲警示教育,并責令其公開道歉。”坪環社區黨委書記、工作站站長楊霄說,雖然當時群眾對處置結果比較滿意,但社區黨委也意識到,僅靠事后追查遠遠不夠,必須從源頭防范,用科技手段筑牢安全防線。
一直以來,因高空拋墜物品下落速度快,大部分物品體積小,導致此類事故整體呈現“事中難發現、事后難追溯”的特點,依靠普通的攝像頭很難清晰捕捉軌跡,更別說精準定位源頭,這也是過去高空拋物治理的一大瓶頸。
坪環社區黨委經過調查研究與探索,通過對比多家技術成熟的廠家,上線了智能高空拋物監測系統。楊霄介紹,這套系統通過攝像頭AI識別技術全天候自動捕捉監測拋物墜物,并將攝像頭識別和居住人員信息相連,當監測到疑似物體拋出時,前端系統會立即鎖定、描繪運行軌跡,精準定位樓層或窗口,后端能在10分鐘內實現智能分撥,通知物業第一時間到場處置,實現高空拋物在小區內閉環處置。“一只從樓頂快速飛下的鳥兒,都能精準捕捉到飛行軌跡。”楊霄說。
硬件保障從源頭強化了對高空拋物的震懾力,軟件支撐則讓治理效能更上層樓。坪環社區通過小區黨支部引導小區業主完善議事規則,將高空拋物墜物懲罰機制通過業主會議確定下來,規范小區居民行為,同時加大宣教力度,讓“高空拋物危害大”的觀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風悄然浸潤著小區的每一個角落。
據統計,坪環社區目前已試點安裝了32個點位共76個攝像頭,小區高空拋物案件減少約90%。“不僅有了‘火眼金睛’,更讓大家從心底里繃緊了文明之弦,小區氛圍更和諧暖心了。”居民陳阿姨高興地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