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養老金調整比例終于確定下來了,從去年3%降至2%,這個比例并不是亂定的,也是與工資水平、物價等相關聯的,并且今年小編發現這個養老金調整比例的通知率先由央視新聞等官方媒體先公布出來的,而人社部則是在下午才正式發布,說明也是想讓大家正確解讀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比例,避免產生太多消極情緒。
今年養老金調整通知的非常早,在等待具體調整細則的這7個月里,大家對于今年的調整方案充滿了期待,其中調整比例會下調應該已經在多數人的預期之中了,但是下調1%的幅度還是有些沒想到的,但是秉著能漲錢就行的理念我們還是應該對養老金能繼續上漲而感到高興。調整比例已經確定了,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事實,轉而有很多網友把期待的目光又投向了本地區的具體調整方案上,這主要是因為今年調整強調的要向養老金低的收入人員重點傾斜,在通知中也特意說明了這點,要求各地區合理制定方案并向低收入人員傾斜,所以大家都很好奇調整方案怎么制定能實現這個重點。
調整方案還沒有出來前,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式已經明確了,繼續采用定額增長+掛鉤增長+傾斜調整的三個方式,其中掛鉤調整仍然是與基本養老金和繳費年限有關,并依舊堅持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增長原則,小編總結了下前兩年的調整方案,對比后發現,2024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里定額部分普遍是低于2023年的,只有上海持平增長,還要廣東和江蘇是提高了,其他城市均下調,廣東和江蘇是因為在2023年定額調整中都未達到30元,所以可能在2024年還有上調的空間;這么看到今年黑龍江、吉林、江西、四川等去年定額在30元以下的更有希望會提高定額部分的增長。
之前有一些同行會樂觀的預測說今年的調整方案會呈現向上增長的趨勢,但是從調整比例看估計還是下調的或者微調的可能更大,比如遼寧去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比前年整體下調,不僅是定額降,養老金掛鉤百分比、工齡單價,包括高齡傾斜都是下降了,只有艱苦地區的補貼沒有變,估計今年的方案也是不會有太大幅度的調整了,畢竟現在遼寧就已經是重度老齡化地區了,60周歲以上人口比例都超過了全國水平,毫不夸張說小編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同齡伙伴了,即使有可能也是因為不得已的原因留在了家鄉,在各種消費場所里基本都是中老年群體了。那么工齡不同,比如15年、30年和40年的漲幅能差多少呢?我們用甲乙丙舉個例子看看,假設定額部分漲35元,養老金掛鉤0.6%,工齡單價1.6元,暫時不考慮傾斜調整,那么漲幅如下:
甲:工齡15年,養老金1500元,35+1500*0.6%+15*1.6=68元
乙:工齡30年,養老金2800元,35+2800*0.6%+30*1.6=99.8元
丙:工齡40年,養老金5500元,35+5500*0.6%+40*1.6=132元
這是工齡不同養老金也不同的情況下,三者依次相差30多元,還有就是工齡不同但養老金相同的話,相差的會更少些,但這種情況比較少。這里為了讓大家好理解計算方法,工齡部分就是用統一單價來舉例的,實際上多數城市也會用工齡區間劃分不同等級對應漲不一樣的錢,工齡越長漲的越多。
工齡長就吃香這是自古以來就被認可的,在辦理退休時退休金高,后續養老金調整時漲的也相對多,但實際上現在就業者工齡越來越短了,換句話說應該是繳費年限越來越短了,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工作經歷短,繳夠15年就完事了;或者用人單位不正規,不給職工及時參保;再或者沒有經濟能力一直參保繳費,很多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都是交新農合或者零零散散勉強湊夠15年,繳費年限短的這件事確實不能怪大家參保意識不夠,而是很多條件影響了大家參保,尤其今年延遲退休政策也執行了,臨近退休的人員可能還好,短時間內政策不會有什么變動,繳費年限夠了直接申請提前退休就行,而之后比如80后、90后退休時是否還有其他變動就不好說了,只能是提醒大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盡量參保不斷繳,以免影響退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