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財政部正式發布了《關于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這項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權威文件明確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將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正常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員上調基本養老金,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確定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
緊隨國家通知之后,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也將于近期陸續公布,最快下周便可能有省份率先亮相。
今年的政策文件中,一個顯著的新動向是明確要求“重點向養老金水平較低的退休人員傾斜”。這無疑牽動著廣大企業退休人員的心弦,他們普遍養老金水平低于全國人均值,那么,這項傾斜政策能否助力他們實現人均上漲105元的目標?這成為了當下備受關注的焦點。
第一、政策新重點:精準發力,向低收入退休群體傾斜
本次國家養老金調整通知中,“重點向養老金水平較低的退休人員傾斜”這一表述,是近年來政策文件中首次如此明確地提出。
這標志著養老金調整機制在追求普惠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低收入退休群體的精準扶持。
它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在有限的總體漲幅空間內(今年為2%),政策資源將更傾向于托底保障,著力改善養老金絕對數額偏低群體的生活狀況。
對于占退休人員相當大比例的企業退休職工而言,這一傾斜方向尤為重要。
普遍來看,企退人員的養老金基數處于相對低位。
根據相關數據,企退人員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尚在3300元以內。
在去年3%的漲幅下,企退人員人均月增額大致在100元左右。
今年,總體漲幅下調1個百分點,若按簡單比例推算,企退人員的人均月增額預計將降至70元左右。這與105元的目標顯然存在不小差距。
這一基礎數據清晰地表明,在整體漲幅收窄的背景下,若無強有力的傾斜措施,企退人員群體要普遍實現105元的增長將面臨較大挑戰。
第二、企退人員漲105元:現實挑戰與可能路徑
企退人員養老金普遍較低的現狀,使得他們在相同的調整規則下,獲得的絕對增長額天然受限。讓我們通過一個具體案例來剖析:假設一位廣東的企業退休人員,擁有30年工齡,當前月養老金為4000元(高于全國企退人均水平)。
參照廣東省2024年的調整方案(定額調整30元;掛鉤調整:工齡20年及以下部分每滿1年增1元,21年以上部分每滿1年增2元;與養老金水平掛鉤部分按1.16%增加;高齡傾斜另計),若不享受高齡傾斜,其去年可增加金額為:30元(定額)+ (20年×1元) + (10年×2元) + (4000元×1.16%) = 30 + 20 + 20 + 46.4 = 116.4元。這超過了105元。
然而,今年情況有變。首先,全國漲幅降至2%,各省份的具體調整系數(如掛鉤比例)預計將相應下調。
若此退休人員所在省份今年的掛鉤調整比例等參數按漲幅縮減幅度(約1/3)同步調整,其上漲金額可能降至116.4元的70%左右,即約81.5元。
其次,這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4000元)已高于企退人均值,并不屬于此次政策明確要重點傾斜的“養老金水平較低”人群。
在“重點傾斜低收入者”的新導向下,各省份在制定方案時,極有可能采取強化定額調整、弱化與養老金水平掛鉤比例的策略。
這意味著,對于像案例中這樣養老金相對較高的企退人員,其掛鉤調整部分可能進一步縮減,最終月增額可能低于81.5元,距離105元的目標更遠。
那么,企退人員是否就完全無望達到105元的增長呢?
并非如此。實現這一目標,主要依賴以下路徑:
享受高齡傾斜待遇: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各地的高齡傾斜標準通常設定在每月增加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如案例中廣東去年為20-200元)。
若案例中的廣東企退人員符合當地高齡傾斜條件(例如年滿特定年齡),僅此一項就可能增加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疊加基礎調整部分,輕松突破105元。
身處高基數、高調整力度的地區: 養老金調整具有地域性差異。像上海、西藏、北京等地區,其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以及歷年的定額調整標準往往處于全國前列。
例如,上海市在2024年的定額調整就高達61元,遠高于許多省份。若企退人員身處這類地區,即使養老金絕對值不高,其定額部分和掛鉤部分相加,最終月增額突破105元的可能性會顯著增大。
第三、展望31省方案:傾斜如何落地,企退人員如何受益
隨著各省份養老金調整方案在近期(最快下周起)密集發布,公眾關注的焦點將轉向“傾斜新重點”的具體落地形式。
根據政策導向和歷年經驗,預計各省份將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體現對低收入群體的傾斜:
顯著提高定額調整標準:定額調整是“陽光普照”式的增長,每位退休人員增加相同的金額。提高這一標準,對養老金基數較低的企退人員而言,意味著其增長額的占比更高,獲得感更強。這是最直接有效實現“提低”目標的手段。預計不少省份會在此部分加大力度。
調整掛鉤比例結構:在掛鉤調整部分(通常包含與繳費年限掛鉤和與本人養老金水平掛鉤),可能通過適度降低與養老金水平掛鉤的比例(即百分比增幅),或設置更有利于長繳費、低基數人員的計算規則(如工齡單價分段設計更向長工齡傾斜),來相對提升低收入、長工齡群體的調整份額。
優化高齡傾斜等特殊政策:高齡傾斜本身已是對特定困難群體的照顧。在“重點傾斜低收入者”的總基調下,不排除部分省份會考慮進一步擴大高齡傾斜的覆蓋范圍(如降低年齡門檻)或提高傾斜標準,使更多處于低收入狀態的高齡退休老人受益。
對于廣大企業退休人員,在整體漲幅收窄至2%的背景下,人均月增額達到105元確實存在普遍性難度,預計今年企退人員人均增長額將在80元以內。能否達到或超過105元,關鍵取決于幾個變量:自身養老金基數、實際繳費年限(工齡)、所在省份的調整方案力度(尤其是定額標準)、以及是否符合高齡傾斜等特殊照顧條件。 高齡老人、工齡特別長的老人、以及身處上海、西藏等高調整水平地區的企退人員,實現105元乃至更高增長的可能性更大。
結語:
2025年的養老金調整,在2%的總體漲幅框架下,因注入了“重點傾斜養老金水平較低退休人員”這一新內涵而備受矚目。
31個省份的具體實施方案即將揭開面紗,它們將如何細化落實這一傾斜政策,特別是如何通過提高定額調整等方式惠及廣大企業退休人員,成為方案的最大看點。
盡管受制于總體漲幅,企退人員人均增長突破105元面臨挑戰,但政策的精準發力方向值得肯定——致力于縮小待遇差距,強化對低收入退休群體的保障。
每位退休人員最終的增額,仍需靜待本省方案的細則,結合個人的工齡、現有養老金水平、年齡及所在地等因素綜合判定。廣大退休人員,尤其是企業退休職工,不妨密切關注本地人社部門的官方發布,獲取最準確、最權威的調整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