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4萬億美元的英偉達CEO黃仁勛將在7月16日訪華,還會在16日當天的北京召開媒體吹風會,并且將參加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更有消息透露,此次黃仁勛訪華再次強調中國的市場的重要性,并且計劃在9月份推出專為中國設計的AI芯片。
最近這兩年,英偉達CEO黃仁勛簡直成了往返中美之間的“空中飛人”。2025年4月他剛來過北京,這才隔了三個月,又宣布7月16日要再次訪華,還趕在特朗普可能卸任前的敏感節點。這種緊迫感背后,是英偉達在中國市場遭遇的“生死危機”。
根據最新財報,英偉達在中國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占比已經從2022年的26%暴跌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不足8%。這可不是簡單的市場份額下滑,而是美國政府一輪又一輪的芯片出口管制直接“腰斬”了英偉達的核心業務。
2025年1月生效的《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更是把英偉達為中國定制的H20芯片也列入了禁運名單,導致公司單季度損失就超過55億美元。
黃仁勛心里清楚,再這么下去,英偉達可能會步英特爾的后塵——這家曾經的芯片巨頭因為戰略失誤,已經跌出全球半導體企業前十,2025年第三季度更是虧損160億美元。
而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從英偉達股價的波動就能看出來:每次美國政府宣布新的限制措施,英偉達市值都會蒸發數百億美元,而黃仁勛訪華的消息卻能讓股價逆勢上漲3%-5%。
更要命的是,中國本土芯片企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深圳剛剛宣布設立5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重點支持EDA工具、核心設備和化合物半導體等“卡脖子”領域。
小米已經發布了自主設計的3nm手機處理器玄戒O1,安徽的芯聚德科技則實現了15/15微米精度的IC載板量產,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些突破意味著,中國在芯片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正在逐步擺脫對外依賴。
為了應對美國的出口管制,英偉達已經三次為中國市場推出定制化芯片。2023年11月推出的H20、L20和L2芯片,雖然性能比國際版低30%-50%,但依然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救命稻草”——騰訊用H20訓練大模型的時間從11天縮短到4天,阿里云更是一口氣采購了價值15億美元的L20芯片。
現在,黃仁勛計劃在2025年9月推出第四代定制芯片。根據路透社的消息,這款基于Blackwell架構的芯片將采用RTX Pro 6000D架構,搭載GDDR7內存,定價在6500-8000美元之間,比H20便宜20%-30%。
雖然具體性能參數還未公布,但英偉達已經放出風來,這款芯片將重點優化中文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模態生成能力,以適應中國市場的特定需求。
不過,這種“降級版”芯片能撐多久呢?中國市場對AI算力的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長。IDC預測,到2027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117.4 EFLOPS,是2022年的近10倍。
如果英偉達不能提供足夠的算力支持,中國企業很可能會轉向華為昇騰、寒武紀等本土品牌。目前,華為昇騰910B芯片的算力已經達到英偉達A100的80%,而價格只有后者的60%。
更讓黃仁勛頭疼的是,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就像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2025年7月,美國兩黨參議員聯名致信黃仁勛,要求他在訪華期間不得與任何被列入出口限制名單的中國企業接觸。
這種政治壓力讓英偉達在華業務處處受限,甚至連參加鏈博會這樣的正常商業活動,都可能被貼上“違反管制”的標簽。
盡管面臨重重限制,黃仁勛依然堅持頻繁訪華,因為中國市場對英偉達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這里不僅有全球最大的AI應用市場——2025年上半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82.5%,達到91億美元,更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從上海的中芯國際到合肥的長鑫存儲,從深圳的華為海思到北京的寒武紀,中國已經形成了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鏈條能力。
這種產業鏈優勢,讓中國在應對美國制裁時展現出驚人的韌性。2025年5月,中國對鎵、鍺等關鍵材料實施出口管制,直接導致美國軍工企業的雷達系統和衛星通信設備生產陷入停滯,迫使五角大樓緊急向MP Materials投資4億美元研發替代技術。
這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策略,讓黃仁勛意識到,如果英偉達再不行動,可能會失去參與中國半導體產業升級的最后機會。
黃仁勛的算盤打得很精:通過參加鏈博會和媒體吹風會,他要向中國市場傳遞三個信號:一是英偉達依然是全球AI芯片的領導者,即將推出的定制芯片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二是英偉達愿意深度參與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比如與中芯國際合作開發先進封裝技術,或者與華為云共建AI算力中心;三是英偉達反對“脫鉤斷鏈”,希望通過技術合作緩解中美科技摩擦。
但現實遠比黃仁勛想象的復雜。中國在芯片領域的自主創新已經進入“深水區”。深圳的“賽米產業私募基金”專門投資半導體全產業鏈項目,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
這種戰略決心,讓英偉達的定制芯片只能作為過渡方案,而無法阻止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正如黃仁勛自己承認的:“出口管制給中國企業帶來了精神、活力和政府支持,使他們能夠加速發展?!?/p>
黃仁勛這次訪華,表面上是為了推銷定制芯片,實際上是在為英偉達的未來下注。如果中國市場失守,英偉達不僅會失去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收入,還可能被排除在全球最大的AI應用市場之外。
更嚴重的是,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可能會復制新能源汽車的成功路徑——先拿下國內市場,再進軍國際市場,最終顛覆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黃仁勛的訪華之旅都將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節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能更快適應變化,誰就能掌握未來的主動權。
參考資料:旋風訪華,“皮衣教主”為何換上了難得一見的西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