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臺海。蘭德、CSIS等八大美國智庫罕見達成共識:美國在臺海沖突中“可能無法獲勝”。這一結論震動華盛頓。過往自信,如今變為焦慮。
歷史、現實與力量對比
美國對臺政策已歷經數次重大轉折。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臺灣始終是中美關系中最難解的結。冷戰時期,“戰略模糊”成為美方主線。1979年中美建交后,《臺灣關系法》出臺,美國承諾為臺灣提供防御性武器,但始終未明言“保臺必戰”。
進入21世紀,中國國力迅速上升,美方內部出現“戰略清晰”呼聲,要求明確承諾直接軍事干預。但出于對中國反應的擔憂,美國官方始終堅持“模糊”政策,既不徹底放棄臺灣,也不刺激中國。2022年佩洛西竄訪臺灣,引發大陸強烈反應,美方表態趨于強硬,但依然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不愿與中國徹底攤牌。
臺海局勢日益緊張,春夏,美中多家權威智庫持續發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八大美智庫首次在臺灣議題上觀點高度一致:美方若與中國因臺海爆發直接沖突,將極可能無法取勝。
解放軍這幾年在西太平洋的“區域拒止/反介入”(A2/AD)體系愈發完善。東風系列高超音速導彈、殲-35新一代戰機,令美軍航母戰斗群在臺海難有立錐之地。
2023年數據表明,中國軍費已達2250億美元,臺灣僅194億。解放軍擁有1900架戰斗機、71艘潛艇、41.6萬地面部隊,而臺灣僅有300架戰機、2艘潛艇。美軍主力基地在沖繩(距臺460英里)、關島(1700英里),后勤壓力空前。
CSIS連續兵棋推演結論直截了當:美軍航母在西太平洋極易成為“移動靶子”,美方即使出手,極可能遭受歷史性重大損失。
約翰·米爾斯海默(UnHerd 2024)直言:“美軍在臺海難占便宜,美國雖口頭保臺,真打未必敢下場。”查爾斯·格拉澤(PBS 2021)則指出,臺灣雖重要,但不值得為其與中國玩核大戰。
撕裂的科技命門
臺積電獨攬全球68%芯片市場,高端芯片份額高達90%,美國高科技產業極度依賴臺灣。臺灣成了華盛頓的“王牌”。但臺海一旦開戰,全球科技鏈條斷裂風險立現。
美中2022年貿易額高達7000億美元,臺海沖突會導致全球經濟損失2.5萬億美元以上。供應鏈斷裂、資本外逃、生產停擺,風險蔓延全球。
美國一再推動臺灣企業赴美投資,意圖芯片“去中化”,但現實中,眾多項目陷入“爛尾”。臺灣經濟實際高度依賴大陸,島內對此心知肚明。
中國方面,統一臺灣是民族復興大業的關鍵,已成為全民共識和不可談判的“紅線”。2023年以來,解放軍硬件迭代升級、福建艦服役、殲-35量產,令信心大增。對中國而言,統一臺灣不僅是戰略目標,更是民族情感與歷史責任。
美國戰略圈氛圍驟變。八大智庫達成共識,美方已從“如何贏”轉向“如何承受輸”。科爾比、布蘭茲等鷹派學者也公開討論“失敗”的可能。越南戰爭、朝鮮戰爭的教訓讓美軍對與同量級大國正面對抗充滿忌憚,“不對稱戰爭”已難再復制。
美國“代理人戰爭”在臺海難以為繼。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雖表態支持美方,但因對中國的經濟高度依賴,不愿成為“炮灰”。AUKUS、QUAD等聯盟在真正“流血”時能否付諸行動,疑點重重。所謂“價值觀聯盟”,難敵現實利益考量。
專家共識與戰略新抉擇
美方專家普遍認為,直接軍事干預代價高昂。CSIS兵棋推演顯示,美軍不僅面臨航母沉沒、基地被毀的風險,更有可能引發核升級。
全面經濟制裁也難見勝算。中國與全球經濟深度綁定,“將中國踢出SWIFT”被視為“金融核彈”,后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已暴露自身脆弱。
外交孤立同樣面臨瓶頸。中國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在聯合國等多邊平臺話語權持續提升。美國試圖拉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但這些國家實際行動力和意愿均存疑。專家指出,美國在臺海問題上,能用的手段只剩下經濟制裁、外交孤立、拉攏盟友撐場面。
邁克爾·斯韋恩等專家主張優先采用外交途徑,強調臺海問題不應升級為美國核心利益。蘭德爾·施賴弗承認臺灣在經濟、地緣與價值觀上的意義,但也直言與中國硬碰硬風險極高。
臺灣是美國“第一島鏈”戰略的核心。失去臺灣,美國在日韓的軍事基地將失去縱深,亞太防線可能連鎖坍塌。
國際法層面,聯合國2758號決議構成“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中國統一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任何外部干涉都將觸發巨大能量。
民族情感、歷史責任疊加,令中國決心堅定。對美國來說,臺海棋局的邊界,是地理與規則的雙重制約。美國已不再敢貿然出手,更多是“高舉高打,低調收場”。
新冷戰布局:美國的長期應對
華盛頓戰略界重心明顯轉向“新冷戰”布局。美方重點推進《芯片法案》,試圖重建本土供應鏈,實施高科技“脫鉤”。在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強化軍事部署,構筑地區新封鎖線。經濟、外交、科技等多維戰線同步展開,對中國進行全方位遏制。
承認失去“臺灣牌”,并不等于戰略放棄,而是以更長遠的“對華消耗戰”取而代之。美國正思考,在一個失去臺灣的世界里,如何維系自身主導地位。
臺灣島內,經濟對大陸高度依賴已成事實。民進黨為自身利益,極力抱緊美國大腿,推動臺企赴美投資,卻出現投資“爛尾”、企業虧損。島內普遍反對為美軍售買單,但民進黨依賴美軍工體系無法自拔。這種深層結構性矛盾加劇了臺灣的脆弱性。
阿富汗撤軍后,美國社會對海外戰爭熱情急劇下降。民調顯示,支持為臺灣軍事出兵的比例持續走低。美國專家普遍認為,繼續為臺灣投入巨額成本和風險“得不償失”。
參考資料:
中國臺灣網:2025-07-14 14:39:臺軍吹噓的“漢光演習”,成了民進黨自導自演的又一出害臺毀臺鬧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