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海問題上,特朗普最近對日本和澳大利亞提了一個要求:一旦中美在臺海起了沖突,他們打算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特朗普這是逼日本和澳大利亞表態啊,必須給出明確的回答。然而,日本和澳大利亞又該如何讓特朗普滿意呢?
【特朗普希望美國盟友在臺海問題上給一個明確說法】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事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首先提出的。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提出這么尖銳的問題。
在俄烏沖突上,美國防副部長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直接暫停對烏的原則,要求歐盟承擔。以至于歐盟紛紛聯合向美施壓,最終還是特朗普站出來收場。
【美國想讓盟友打頭陣】
其實科爾比這樣做,也不是一時的興起。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很早就在布局,特朗普上臺后尤為突出。科爾比作為這一戰略的積極推動者,其強硬要求盟友在臺海問題上明確站隊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科爾比的施壓絕非個人行為,而是代表著美國政府對亞太盟友的一次戰略試探。與美國自身在臺海問題上長期保持的"戰略模糊"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面對美國的強硬施壓,日本和澳大利亞的沉默回應頗具深意。特別是日本,盡管此前部分政客曾炒作"臺灣有事"論調,但新政府顯然意識到過度介入臺海問題的風險,轉而尋求與中國改善關系。
【科爾比長期主張,美國要集中精力“對抗中國”】
當前澳大利亞確實陷入了外交困境,阿爾巴尼斯總理正在中國進行重要訪問,美國卻在此時拋出了一個兩難議題,令澳方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顯然,在維護對美關系與深化對華合作之間,澳政府選擇了后者,不愿讓這場來之不易的高層會晤受到影響。
美方官員對此事的回應頗為含糊,僅以"強化威懾力"等戰略套話搪塞。這種將盟友綁上戰車的做法,在臺海問題上顯得尤為危險。需要指出的是,中美在臺海的軍力對比已今非昔比,所謂"以實力促和平"的論調,在臺海地區早已失去現實基礎。
【五角大樓要讓美國“恢復威懾”】
美國近來在臺海問題上對盟友的強硬施壓,實際上暴露了其戰略焦慮的不斷加深。這種近乎公開要求盟友"選邊站"的做法,打破了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傳統,顯示出美國對單獨應對臺海局勢已缺乏足夠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當前采取的是"選擇性模糊"策略——在中美直接博弈時仍保持表面模糊,卻在盟友內部討論中預設"戰略清晰"。這種自相矛盾的姿態不僅讓美國自身陷入邏輯混亂,更令盟友無所適從。日、澳等國雖樂于維持現狀,但一旦美國表現出改變現狀的意圖,它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惕而非支持。
【澳總理正在訪華,對美國的要求感到很為難】
特朗普政府此次的強硬姿態,本質上反映了美國對亞太軍事體系有效性的深層焦慮。無論是"島鏈戰略"還是盟友體系,美國越來越懷疑這些傳統手段能否真正遏制中國。
然而,這種露骨的試探反而適得其反——既加劇了盟友的疑慮,又向外界暴露了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底氣不足。對澳大利亞等國家而言,在中美之間保持戰略回旋空間,遠比盲目跟隨美國冒險更為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