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早期培養計劃”——前置培養活動于7月10日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主題為“探秘智能無人系統實驗室”,活動得到北京理工大學空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大力支持。來自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的三十余名后備人才學員在團隊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科技實踐之旅。
本次活動中,學員們走進中-阿國際聯合實驗室,零距離接觸曾獲國際機器人賽事冠軍的“飛鷹”無人機技術團隊,并在實驗室主任林德福教授的帶領下,探索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陣地。
林德福教授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建校80余年來篳路藍縷,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創造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空天科學與技術學院始終以服務國家航天、兵器等領域重大戰略需求為使命,支撐了多項國家重大任務的成功實施,為國家航空航天和重點科技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林教授的講述加深了同學們對空天領域的認知,更激發同學們探索前沿科學的熱情。
林德福教授講座現場
隨后,實驗室的葉建川老師以美學與無人機設計為主題進行講座,從另一個角度帶學子們領略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介紹了無人機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性能,還要融入美學元素,讓它兼具實用與美感。葉老師的講座不僅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也引發了對科學探索的思考。
葉建川老師講座現場
“飛鷹隊”骨干成員楊思遠、陳琪和賀騰斌等博士向學員們展示了小型無人機的飛行原理,繼而講述了飛鷹隊——這支由北理工與阿聯酋哈利法大學學生聯合組建的團隊,克服重重困境在國外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經歷。而互動環節的提問答疑更是讓學員們深刻認識到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性,讓大家切實感受到智能集群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國際賽場的科技魅力。學員們在沉浸式的報告分享中,系統學習了飛翔之美與未來飛行器,感受到了智能科技的魅力。
在老師們的引領下,學員們在實驗室里操作先進的實驗設備,沉浸式體驗科研場景。通過跨學科思維訓練,幫助青少年進一步理解“人工智能+機械電子+控制科學”的融合創新;通過國際化科技視野,引導學員們探索中-阿聯合實驗室技術合作中的前沿成果。
活動體驗現場
“我小心翼翼推動操縱桿,飛機緩緩上升,俯瞰‘大地’,那種興奮與緊張難以言表。”“每一次轉向、加速,都讓我對航空飛行多了一份理解和熱愛。”活動結束后,學員們仍在回味這場難忘之旅。北京科學中心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早期培養活動將持續鏈接高校尖端科研資源,為青少年搭建“早進實驗室、早接觸前沿”的平臺,助力科技后備人才培養。
合照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