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終于等來與王毅會面的機會,這位以反華著稱的美國國務卿,能否放下個人算計,為特朗普訪華鋪路?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務院證實,國務卿魯比奧于馬來西亞吉隆坡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舉行會談。這將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兩國最高級別的外交接觸之一,也是魯比奧上任國務卿以來,首次與中國外長面對面交流。
【魯比奧首次與王毅會面】
這場會晤的時機頗為微妙。在魯比奧剛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50分鐘的會談后,當被記者問及即將到來的中美外長會晤時,魯比奧顯得信心滿滿,表示"正在努力安排",并期待"會有好的結果"。
不過,這位以反華立場著稱的美國國務卿,似乎已經準備好了會談議題,這不禁讓人擔心會晤能否真正取得建設性成果。
尤其是日本經濟新聞此前披露的一則消息,更凸顯了此次會晤的重要性。據報道,白宮正籌劃讓特朗普在今年晚些時候,率數十位美國企業CEO訪華。
要知道,特朗普自重返白宮以來,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與中方會面的意愿,甚至一反常態地稱贊中美貿易"非常公平",兩國關系"非常好"。在這種背景下,魯比奧此次與王毅的會面,某種程度上將決定中美元首會晤能否成行。
【特朗普改口稱贊中國“非常公平”】
對魯比奧個人而言,這次會晤可謂壓力山大。若會談順利,他或將成為推動中美關系緩和的功臣;若搞砸了,恐怕難逃特朗普的問責。畢竟,作為國務卿,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執行總統的外交政策,而非固執己見。
然而,魯比奧的政治履歷實在令人難以樂觀。這位資深反華政客多年來在各種涉華議題上上躥下跳,美國國會近年來的反華提案大多有他的身影。
正因如此,他在2020年7月遭到中方制裁,次月又遭追加制裁,包括禁止入境中國、凍結在華資產等。這些制裁也導致他上任國務卿后,遲遲無法與中國外交部進行高層級官方溝通。
今年1月底,魯比奧剛就任國務卿時曾與王毅通電話。當時王毅那句"希望你好自為之"的忠告引發熱議。魯比奧事后卻聲稱可能是翻譯問題,自己并未聽到這句話。不論真假,這番表態都暴露了他在對華關系上的認知偏差。
【王毅勸魯比奧好自為之】
更令人擔憂的是,魯比奧在會晤前又開始故技重施。在與拉夫羅夫會談后的記者會上,他大放厥詞,聲稱將在與王毅會面時,就所謂"中國支持俄羅斯"等問題表達"關切"。
這種毫無根據的指控,不過是美西方政客抹黑中國的老套路,目的無非是為制裁中國企業找借口,同時挑撥中俄關系。
魯比奧的這番言論著實令人費解。好不容易獲得與中方高層直接對話的機會,本應珍惜這一改善關系的契機,卻偏要擺出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這種做派不僅無助于緩和緊張的中美關系,還可能打亂特朗普政府的整體對華戰略布局。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中美關系正處于關鍵十字路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關系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烏克蘭問題持續,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更需要中美這兩個大國展現責任擔當。
【現在正值中美關系關鍵期】
在此背景下,魯比奧若執意在對華關系中,摻雜意識形態偏見和個人政治算計,只會讓本已脆弱的雙邊關系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關系近年來雖然經歷波折,但經貿往來依然密切。即便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情況下,眾多美國企業仍然不愿放棄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這種深厚的經濟利益紐帶,理應成為穩定雙邊關系的壓艙石。
對中方而言,始終秉持開放態度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王毅外長此前多次強調,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國歡迎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也愿與美方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而非單方面的施壓與指責。
【魯比奧此次表現備受關注】
魯比奧此次亞洲之行,正值東盟外長系列會議在吉隆坡舉行。東盟國家普遍期待中美關系保持穩定,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若魯比奧執意在對華關系中制造緊張,不僅不利于中美關系,也會影響美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
從長遠來看,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需要雙方相向而行。美國應當摒棄冷戰思維,停止無端指責和單邊制裁,真正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對待中國。特別是在臺灣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方必須謹言慎行,避免誤判和冒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