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講堂獲悉,機器人觸覺及柔性傳感器領域初創企業「模量科技」近日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德寧資本投資,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市場推廣以及團隊建設。
據機器人大講堂了解,模量科技(全稱:深圳市模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底,是一家專注于多模態多維力觸覺傳感技術及觸覺模型研發與應用的科技公司。其核心業務圍繞自主研發的柔性微納傳感、三維力傳感知、溫壓一體多模態傳感技術及觸覺AI 模型展開,提供從傳感器材料、硬件、軟件、算法到完整系統的全鏈條觸覺感知解決方案。
在核心團隊方面,模量科技創始人官華曾任職紐交所智能穿戴上市公司,在供應鏈芯片、傳感器及智能硬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戰略合作與投資經驗,深諳硬件產品、消費電子及3C 制造業產業鏈資源與成果轉化;聯合創始人周建林為工科碩士,熟悉高分子材料、電子墨水、消費電子、機械設備等多領域,曾于3D 打印知名企業擔任副總裁,主導產品導入、業務拓展、市場營銷,內部管理等工作,服務超2000 家知名客戶,創下數億元銷售業績;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高立波為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廈門大學副教授及博導,擁有十年以上柔性傳感器研究與應用經驗。
此外,模量科技核心成員均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廈門大學及消費電子知名上市公司,現有團隊近20 人,研發人員占比超 80%,覆蓋算法、硬件、軟件、傳感器等關鍵領域,并在高分子材料、電子工程、信號處理、軟件算法及產品工程化量產方面形成專業配置。
在產品研發與業務拓展方面,模量科技從技術突破到產品落地形成了完整的推進邏輯。
技術層面,模量科技從材料源頭下功夫,自主研發出高靈敏度的敏感材料和微結構工藝—— 用耐高壓彈性體搭配微結構設計,不僅大幅提升了傳感器的量程、精度和靈敏度,還實現了壓力- 溫度雙模一體化感知,從根本上改善了傳感器的環境穩定性,解決了行業長期存在的難題。考慮到機器人觸覺行業尚處早期,技術路線雜亂、產品標準化低,導致定制化需求高、研發和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現狀,模量科技基于自研的功能材料摻雜微納立體印刷技術,做出了能低成本大批量生產的柔性壓力傳感陣列。這一自研產品不僅提升了傳感器的靈敏度和檢測范圍,增強了對不同壓力場景的適應性,目前最大壓力量程能做到20MPa,線性度達 99.9%,性能和國際競品相當,部分指標甚至更優,成本和價格上也有明顯優勢。
不止于此,模量科技還打通了多維觸覺感知鏈路,圍繞三維力、切向力、摩擦力算法,構建起材料識別、姿態判斷等觸覺模型,讓機器人和靈巧手擁有更豐富精準的感知能力。借助仿生力學解耦架構與正交納米裂紋電極設計,他們在柔性基板上實現了法向力和切向力的精準解析,各向交叉干擾低于10%。同時,公司還搭建了從傳感器材料、硬件、算法到系統的全棧研發能力,配套了傳感器數據采集、標定校準、軟件分析等全套工具鏈,方便客戶使用和二次開發。
產品端,模量科技構建了覆蓋多場景的產品矩陣。其核心產品包括機器人觸覺傳感器、工業壓力分布檢測設備、織物類柔性傳感器及柔性薄膜傳感器等。其中,機器人觸覺領域已形成系列化布局——S 系列多點陣列壓力傳感器、T 系列三維力多點陣列壓力傳感器、M 系列多模態壓力傳感器,主要服務于人形機器人、靈巧手、機械臂等具身智能企業,目前已拿下行業頭部靈巧手企業和人形機器人的訂單。
工業壓力分布監測領域,公司聚焦鋰電、儲能、3C(手機、手表、智能眼鏡、液晶屏等)行業,提供工業生產中壓力分布檢測的實時數字化解決方案。而織物類柔性傳感器與柔性薄膜傳感器正持續研發推進,可應用于智能座艙、智能床墊、智能枕頭、智能服裝等場景。
現階段,模量科技已與機器人、靈巧手、工業領域的頭部客戶建立合作,產品進入批量交付階段;在智能座艙、智能穿戴等消費電子細分領域,也已與部分細分領域消費電子企業達成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