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政府提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要求,想要把盟友都綁上自己的“戰車”。而對這個情況,作為美國“核心盟友”的澳大利亞回應很微妙,具體情況如何?而特朗普的做法,也暴露了美國在對華事務上的膽怯,為什么這么說?
當地時間7月13日,就美國提出的“若中美在臺海發生沖突,澳大利亞是否出兵”的問題,澳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拒絕作出承諾,強調“不討論假設性問題,是否出兵要由時任政府決定”。隨后,飛抵中國上海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則在臺灣問題上聲稱“反對任何改變地區現狀的做法”。從這些情況看,澳大利亞依然想要符合美國此前的“維持現狀”主張,但特朗普政府的態度已經變了,不想盟友維持中立或者“戰略模糊”立場,直接要求他們提前選邊站。不過,若特朗普持續施壓,澳大利亞的選擇也很明確,澳媒提到“中國比美國更為重要”,已經給出了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有很多,但只是對日澳提出要求,主要原因是華盛頓當局對這兩國的控制力度最大。此前,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發生了“黑金事件”,最終造成該黨的安倍派、岸田派、二階派、森山派、茂木派全部解散。然而,審查“黑金事件”的東京地方檢察廳特別搜查部,是美國控制的部門,可見華盛頓對東京的影響力。至于澳大利亞,根據美媒的說法,該國至少有兩任總理被美國策劃推翻,其中就有“知華派”、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陸克文。
但即便如此,澳大利亞還是果斷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因為他們清楚意識到,特朗普政府想要“收割盟友”,換取美國“霸權”的穩固。對臺灣問題,美國一直堅持“戰略迷糊”,現在卻要盟友提前站隊,挑明了要讓日澳當“出頭鳥”。而且,此前中國海軍艦隊進行了環繞澳大利亞的航行,整個過程美國沒有進行任何表態,更沒有派出艦機監控。隨后,中國雙航母突破第二島鏈,美國同樣沒有任何舉動。這讓澳大利亞等國意識到,美國并沒有“正面對抗”中國的打算,他們只想把盟友作為“消耗品”,推動自己的“遏華戰略”。
此外,阿爾巴尼斯政府也在對美國進行“反向試探”,想要知道特朗普政府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在上臺后,特朗普看似咄咄逼人,聲稱要“吞并加拿大”“控制巴拿馬運河”“奪取格陵蘭島”,但這三件事現在已經不了了之。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僅一個多月就向中國大幅度讓步。而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特朗普自信滿滿表示“很快就能推動停火”,現在則怒斥普京“對局勢沒有幫助”,直接挑明了他無法對沖突造成什么影響。若特朗普接下來對澳大利亞沒有什么實質性舉動,阿爾巴尼斯將更無顧慮推動他的務實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