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小小的電話手表,因為當事人的疏忽導致丟失,結果動用各方力量追蹤查找,且由2名環衛工,高溫下在8噸垃圾中翻找4小時,終于找到。
結果是好的,可這件事卻引發了廣泛質疑,它到底值不值?
恐怕當地文旅和盧女士本人也沒有想到,他們原以為的“正能量”“暖新聞”,卻將他們雙雙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那么這件事為何引發質疑?各方對此又是如何回應的?
環衛工徒手翻8噸垃圾找手表
事情的起因,源自于一名姓盧的女士的感謝視頻,視頻中盧女士滿臉笑容的表示,自己在大同的旅游是非常幸運的,而這份幸運,又是由很多人的善良組成的。
盧女士的這條視頻,本意是想要強調四個字:暖心大同。但沒想到,視頻一經發布,卻迅速引發了爭議,盧女士滿面桃花的笑容,也被網友認為是“得意”。
這件事還要從7月1日說起,來自深圳的盧女士,帶著孩子在太原游玩一圈后,于當天乘坐高鐵從太原趕往大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而在乘坐高鐵時,盧女士的孩子將電話手表,塞進了高鐵上提供的紙質垃圾袋,下高鐵時孩子忘了,大人也都沒有注意到。
等到盧女士發現后,高鐵早已經走了,起初她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救,也通過電話手表的定位功能,發現手表仍在高鐵站,也就是說,手表很可能被當做垃圾處理了。
盡管能夠查到定位,但想要真正找到手表,其實無異于大海撈針,盧女士也懂得這個道理,再加上為了趕行程,盧女士當時放棄尋找離開了。
但沒想到第二天,不甘心的盧女士,又撥打了12315投訴熱線,向當地城管局進行求助。
城管局接到求助后,立刻對手表進行了追蹤,結果發現手表已經到了垃圾中轉站的擠壓箱中。
盡管此時再想找到手表,已經是難上加難,但當地各方都沒有放棄,在緊急聯系和調度之下,環衛公司將擠壓箱8噸的垃圾,卸在了一處空地。
而后派出了2名環衛工人,從下午一點多開始找,兩名環衛工就這么在山一樣的垃圾中,徒手翻找了4個小時,最終總算是找到了手表,手表也在當天晚上,交到了盧女士手中。
這件事發生后,不少山西媒體接連進行了報道,盧女士也發布了感謝視頻。
結果沒想到,這件事并沒有引來網友拍手稱贊,反而引發了廣泛質疑。
山西文旅“天塌了”
這條“暖心新聞”之所以引發爭議其實很好理解,首先,事情的起因源自于盧女士一方的粗心大意,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結果她在明知手表被當垃圾處理的情況下,“不甘心”的向當地部分求助。
另一方面,大同近來天氣炎熱,事發當天更是逼近40度高溫,在這種天氣下,垃圾會快速發酵,那種酸臭刺鼻的味道,想必大家都有過感受。
可在如此炎熱加酸臭的情況下,讓2名環衛工在8噸垃圾中翻找手表,真的值得嗎?
有網友對此更是調侃稱,盧女士得到了手表,領導得到了功勞,環衛工卻得到了汗水。
更有網友質疑稱,在環衛工如此艱難的幫助盧女士找回了手表后,她是不是應該有所回報,而不是簡單的發個視頻點個贊。
再者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本的,而尋找手表的過程中,成本可能已經超過了手表本身的價值,那么這些成本,又是由誰來承擔的?
對此澎湃新聞毫不客氣的指出,這件事所產生的成本,實際上是由環衛工人承擔,而他們會承擔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保住工作的需要。
而且這并不屬于環衛工的本職工作,且又是在高溫、惡劣的環境下持續付出4小時,是不是應該支付額外報酬。
有消息稱,手表找到后盧女士曾發送紅包,但環衛工人選擇了婉拒,可如果是有關部門支付額外的“報酬”,環衛工人還會拒絕嗎?
對于很多底層人來說,他們是善良的,額外的獎勵不要,只要自己應得的東西,但不能因此就讓環衛工白白付出。
眼看著輿論不斷發酵,大同市城管局的副局長也站出來進行了回應。
但沒想到,副局長的一番解釋,同樣沒能打消質疑,反而讓網友產生了更多不理解。
澎湃新聞更是發聲表示,如果是副局長本人冒著高溫翻找8噸垃圾,這條新聞將非常值得報道,但可惜執行者是兩名環衛工,所以這并不值得報道。
那么對于這件事情,你還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