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大棒砸下之際,馮德萊恩果然在中美之間轉了向。對美唯唯諾諾推遲反制,對華卻重拳出擊開出三大條件。
特朗普政府最近又打出了一記重拳,宣布從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商品征收30%的高額關稅。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直接把歐盟逼到了墻角。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反應堪稱"迷惑行為大賞":
【馮德萊恩推遲對美反制】
不僅推遲了原定7月15日,對美210億歐元商品的報復性關稅,還忙不迭地表態要繼續談判。這種"打不還手"的做法,連歐盟內部都看不下去了。
歐盟各國對這個決定反應各異,活像一出政治版的"羅生門"。法國總統馬克龍直接開炮,要求加快準備反制措施;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則唱起反調,主張通過談判爭取公平協議;德國更是分裂成兩派——經濟部長呼吁務實應對,副總理卻放話要強硬反制。
這種七嘴八舌的局面,暴露出歐盟在面對美國壓力時的戰略混亂。更諷刺的是,馮德萊恩團隊遞交給美國的談判方案,居然連具體行業安排都沒有,活脫脫就是一張"空白支票"。
【馮德萊恩突然調轉槍口對中國發難】
就在歐盟被美國關稅大棒打得暈頭轉向時,馮德萊恩卻突然調轉槍口對中國發難。她此前在歐洲議會公開向中國提出三大要求:譴責俄羅斯、接受"去風險"政策、配合歐盟的全球議程,還威脅說這將是中歐關系的"試金石"。
這種操作簡直令人啼笑皆非,明明自己在美國面前唯唯諾諾,卻想在中國面前重拳出擊。美國學者莉安娜·菲克斯說得一針見血:歐盟手里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中國牌",中歐經濟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虛張聲勢的威脅注定徒勞無功。
與此同時,歐盟試圖抱團取暖,一邊計劃與同樣遭受美國關稅打擊的加拿大、日本等國展開接觸,共同協調應對之策。一邊又和印尼火速達成自貿協定,試圖搞貿易多元化。
【一味妥協只會讓特朗普政府得寸進尺】
說起來,歐盟這次真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當初美國剛宣布加稅時,明明應該立即對等反制,結果非要磨磨蹭蹭搞什么"戰略忍耐"。現在可好,最佳反擊時機錯過了,反倒讓特朗普政府得寸進尺。
要知道,30%的關稅對歐洲經濟簡直就是"致命一擊",本來歐洲制造的成本就高,競爭力平平,現在價格再漲三成,買家不跑才怪。
而馮德萊恩的應對之策更讓人無語。不敢對美國說"不"也就罷了,居然還主動推遲反制措施,這不是明擺著告訴特朗普"您隨便打,我絕不還手"嗎?
美國的行事風格全世界都知道——專挑軟柿子捏。歐盟現在這副逆來順受的樣子,不正中特朗普下懷?
最可笑的是,歐盟在美國面前唯唯諾諾,轉頭卻對中國重拳出擊。這種"柿子專挑軟的捏"的雙標做法,既解決不了歐盟的經濟困境,還會把中歐關系搞得一團糟。
【只會把中歐關系搞得一團糟】
要知道,中歐班列每年運輸的貨物價值根本無法忽視,是亞歐供應鏈當之無愧的"大動脈"。歐盟非要拿政治議題綁架經貿合作,這不是自斷生路嗎?
眼下這場鬧劇暴露出歐盟深層次的戰略困境:既想維持美歐同盟,又不愿放棄中國市場;既不敢對美國強硬,又想在亞太地區刷存在感。這種首鼠兩端的態度,最終只會兩頭不討好。
看看現實吧:美國對歐盟揮關稅大棒時毫不手軟,中國則始終保持市場開放。孰是孰非,明眼人一看便知。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歐盟的困境給所有國家上了一課:在大國博弈中,沒有獨立自主的戰略就注定淪為棋子。現在歐盟就像個蹩腳的雜技演員,既要討好美國這個"老東家",又想在中國這個"新伙伴"面前擺譜,結果表演沒搞成,反倒摔了個四腳朝天。
【馮德萊恩這套"欺善怕惡"的把戲唬不住中國】
說到底,馮德萊恩這套"欺善怕惡"的把戲,既糊弄不了美國,也嚇唬不住中國,最終買單的只會是歐洲企業和消費者。
當政客們在布魯塞爾高談闊論時,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那些因為關稅戰而失業的工人,那些因為供應鏈斷裂而倒閉的小企業,他們的生計該由誰來負責?
這場關稅博弈還在繼續,但結局已經初現端倪:一個缺乏戰略定力的歐盟,注定要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或許等到歐洲企業大規模外遷、失業率飆升的那天,歐盟的官僚們才會明白:尊嚴不是乞求來的,而是靠實力爭取來的。只是到那時,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挽回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