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背景。這兩天的事兒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中美這幾年關系一直起起伏伏。南海問題上,美國老拿所謂“航行自由”說事兒,派軍艦軍機過來晃悠;臺灣問題上,美國政客訪臺、賣武器,動作沒停過;貿易上,關稅戰打了幾年還沒消停。這次中方連發三道警告,算是把這些問題擺上臺面,態度很明確:別再蹬鼻子上臉了。
這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美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關系好壞直接影響世界格局。南海是重要航道,全球貿易有三分之一從這兒過,穩定與否關乎全球經濟。臺灣問題更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牽一發動全身。貿易摩擦就不用說了,關稅一加,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所以,這48小時的動靜,不只是中美兩國的事兒,全世界都在盯著看。
7月11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直接開炮,針對南海仲裁案放了硬話。2016年的那個裁決,中方從一開始就沒認過,說它非法無效,就是一堆廢紙。這次重提,是因為美國和菲律賓最近又拿這個說事兒,想給中國施壓。發言人講得很清楚,菲律賓當年單方面搞仲裁,根本沒跟中國商量,完全違背了中菲之間通過談判解決爭議的共識。
這還不算完。發言人還指出,《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早就定了調子,靠協商解決問題,結果菲律賓跑去仲裁,等于撕毀了承諾。更關鍵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壓根兒管不了這種事兒,中國2006年就聲明過,海洋劃界不接受強制仲裁。菲律賓硬推,仲裁庭越權,程序也不合法。所以,中方這次警告很明確:誰也別想拿這張廢紙來挑釁中國。
7月12號,中國駐美大使館發了份聲明,直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小動作。聲明里說得很硬,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不容挑戰。最近,美國那邊動作不斷,政客跑去臺灣訪問,軍艦過臺灣海峽,還老跟臺灣當局眉來眼去。這在大陸看來,就是明晃晃的挑釁。
大使館警告美國,別在臺灣問題上玩火,后果自負。中國這邊態度很堅決,不管是外交上還是軍事上,都有準備。聲明還提到,任何支持“臺獨”的行為,都會撞上南墻。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也絕不允許別人插手臺灣事務。這道警告的重點就是:美國你悠著點,別越線。
同一天,中國商務部也發聲,針對美國加征關稅的事兒警告了一波。商務部說,美國這幾年對華關稅加了又加,已經嚴重傷了兩國的經濟,也拖累了全球貿易秩序。現在美國還在考慮新一輪關稅,中國這邊不干了,直接放話:你再加,我們就反制。
商務部還透露,中國已經備好了一堆措施,包括對美國商品加稅、限制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等等。這意思很明白,美國別以為單方面搞制裁就能占便宜,真打起來,誰也跑不了。這第三道警告,算是給貿易戰敲了個警鐘。
7月11號,王毅外長在馬來西亞參加東亞合作外長會時,專門就南海問題表了態。他話說得挺直白,南海仲裁案從頭到尾就不合法,菲律賓單方面搞這一出,完全不合規矩。他還點出,仲裁庭的裁決壓根兒站不住腳,要是這邏輯行得通,美國、日本在太平洋的那些島礁權益也得重新算賬。
王毅還現場問了西方國家一句:你們要是真支持這裁決,敢不敢把自己家的海洋權益也拿出來按這標準審一審?結果沒人吭聲。這話聽著挺解氣,也挺有深意,等于把對方的虛偽擺到臺面上。他最后還勸美國,別老拿這事兒炒冷飯,停止在南海制造緊張局勢。
王毅這番表態,不光是回擊美國和菲律賓,也是給國際社會一個信號: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沒得商量,誰想拿仲裁案壓中國,門都沒有。這態度硬得很,也透著底氣。
中方這三道警告,核心就一句話:不許美國在南海、臺灣和貿易問題上繼續挑釁。具體是啥呢?
在南海,美國被警告別拿仲裁案當幌子,別派軍艦軍機過來耀武揚威。最近幾年,美國老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在中國聲稱的領海附近晃悠。中方看得很清楚,這不是啥自由航行,就是赤裸裸的軍事挑釁。繼續下去,擦槍走火的風險不小,到時候誰也兜不住。
在臺灣問題上,中方不許美國支持“臺獨”,不許插手中國內政。美國這些年給臺灣賣武器、派官員訪問,等于變相鼓勵臺灣跟大陸對著干。這事兒對中方來說是底線問題,真要是局勢失控,臺海可能就不是和平狀態了,對中美、對亞太地區都是大麻煩。
貿易上,中方不許美國繼續加征關稅,不許破壞全球貿易秩序。美國這幾年對華關稅已經讓不少企業叫苦連天,全球供應鏈也亂了套。再這么搞下去,中美經濟都得受重創,世界經濟也得跟著遭殃。商務部的警告其實也提醒美國,單邊制裁沒好果子吃。
這三件事兒要是美國不聽勸,繼續硬來,后果挺嚴重的。南海這邊,軍事對峙可能升級,擦槍走火的風險會直線上升。臺灣問題上,大陸的反制措施可能會更強硬,甚至不排除動武的可能。貿易摩擦再加碼,全球經濟復蘇就更難了,中美企業都會付出大代價。反過來,如果美國收斂點,雙方還能坐下談,至少不至于鬧到不可收拾。
這三道警告發出去后,國際社會反應挺熱鬧。7月13號,美國國務院跳出來說,他們還是支持2016年的裁決,批評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菲律賓也跟著起哄,說中國得遵守裁決,還跟美國搞了個聯合軍演。聯合國秘書長出來打圓場,說大家冷靜點。歐盟那邊表態支持裁決,強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得尊重。東盟內部意見不一,越南、馬來西亞站國際法這邊,柬埔寨、老撾低調點。
中國這邊沒閑著,繼續在爭議水域巡航,還加快跟東盟國家談《南海行為準則》。專家分析,中國這波強硬,可能讓美國和盟友在南海多放點兵力,風險是大了點。不過,外交上要是能談成《南海行為準則》,局勢還能穩住。
往后看,這事兒有幾種可能。一種是中美在南海、臺灣和貿易問題上繼續頂牛,沖突風險上升,尤其是南海和臺海,軍事摩擦的可能性不小。另一種是雙方都退一步,通過外交渠道緩和矛盾,比如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或者在貿易上談出點新東西。
長遠來看,南海問題得靠法律、外交、經濟一塊兒發力。建點信任機制、搞搞聯合開發、加強溝通渠道,都能幫上忙。臺灣問題上,大陸的底線不會變,美國要是識相點少摻和,局勢還能控得住。貿易摩擦的話,中美要是能坐下來談個新協議,對全球經濟也是個利好。
這48小時,中方連發三道警告,王毅親自表態,核心就是不許美國在南海、臺灣和貿易上挑釁。這態度硬邦邦的,透著中國在核心利益上的決心。警告一出,美國那邊嘴上不服,但實際怎么走還得看后續。
未來,中美關系肯定還有波折。南海、臺灣這些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雙方得有點耐心,別老想著斗氣。貿易上,大家其實都想賺錢,真能談出點成果,對誰都好。說到底,中美斗歸斗,但在氣候變化、全球疫情這些大事兒上,還得一塊兒干活兒。
這事兒你咋看?中美到底是斗下去還是緩一緩?歡迎在下面說說你的想法,咱們一塊兒琢磨琢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