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9日上午,當日本YS-11EB偵察機闖入東海空域時,等待它的是30米距離的"死神凝視"。
飛豹戰機掛載霹靂-15導彈,連續兩天上演同樣的"貼身飛行",最近距離僅30米,日本飛行員慌忙拍照后匆匆撤離。
可被攔截后的日本不但不反思,反而惱羞成怒警告中國:此事絕不準再次發生!
作者-水
30米生死線!
說起這次東海上空的較量,那個30米的距離真是讓人心跳加速。要知道,這可不是在地面上的30米,而是在幾千米的高空中,兩架高速飛行的戰機之間的距離。
按照日本防衛省的說法,7月9日上午10點50分到11點5分,咱們的飛豹戰機從日機右斜后方高速逼近,然后飛越日機前方調頭,再次進行驅離。
YS-11EB偵察機
這個過程中,兩機的水平距離只有30米,垂直距離60米。第二天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這次是水平60米,垂直30米。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從日方公布的照片看,飛豹戰機攜帶了3個副油箱和2枚霹靂-15導彈。那導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樣子,想必給日本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飛豹
這種典型的遠程攔截配置,最大航程超過3000公里,可以在東海上空長時間活動。對付YS-11EB這種螺旋槳偵察機,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
更有意思的是,面對這種"貼臉"飛行,日本飛行員的反應也很真實——慌忙拍照然后匆匆撤離。
咱們的飛行員展現出的專業技術和心理素質,真是讓人刮目相看。能在如此近的距離下進行精準控制,這需要的不僅是技術,更是過硬的心理素質。
50年老古董挑戰現代飛豹?
說到這次被攔截的YS-11EB偵察機,那真是個"老古董"了。這家伙的原型機是1962年首飛的民航客機,到現在已經服役超過50年了。
日本自衛隊把它改裝成電子偵察機,搭載信號情報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專門用來搜集雷達、通信等電子信號。說白了,就是個"電子間諜"。
而咱們的飛豹呢?雖然也算是"老兵"了,但人家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的戰斗轟炸機,1988年首飛成功。相比之下,技術代差還是很明顯的。
殲20
更關鍵的是,咱們選擇飛豹來執行攔截任務,這里面的門道可多了。飛豹的大航程和低速性能,恰好是克制螺旋槳偵察機的利器。
掛載三個副油箱后,航程超過3000公里,能在東海空域持續巡邏數小時。低速飛行時穩如磐石,對付YS-11EB這種"老烏龜"正合適。
話說回來,日本這次的挑釁行為,背后的原因也不復雜。美國在中東的注意力剛剛轉移,日本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表忠心"了。
伊以沖突告一段落,美軍騰出手來重新關注亞太。日本這時候派老古董來咱們家門口晃悠,就是想告訴美國爸爸:"我還是很聽話的"。
東海攔截已成"祖傳手藝"
其實這種攔截外來軍機的事情,咱們早就輕車熟路了。早在2014年5月份,咱們的蘇-27戰斗機就曾在東海驅離過日本的偵察機。
那次是一架蘇-27驅離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OP-3C電子偵察機和航空自衛隊的YS-11EB電子偵察機。看來日本人還真是"不長記性",同樣的機型又來了。
更有意思的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咱們的飛豹就曾經用大航程優勢"耗死"過日本的F-4EJ戰斗機。當時日機燃油告警被迫撤離,飛豹卻毫無返航之意。
三十年過去了,歷史又在重演。只不過這次的對手更加不堪一擊,50年的老古董對上30年的"老兵",結果可想而知。
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咱們在東海的空防體系已經相當完善了。從戰斗機到預警機再到地面指揮,多層次防空網讓東海空域越來越安全。
6月份,山東艦航母編隊前出第二島鏈,殲-15艦載機在西太平洋攔截日本P-3C巡邏機。這次飛豹在東海攔截YS-11EB,空海聯動已成常態。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前飛行員福島豐文曾經回憶過,上世紀90年代在東海上空,飛豹就是用這種"耗死人不償命"的戰術讓日本飛行員頭疼不已。
這種"祖傳手藝"傳承到今天,依然威力不減。不止如此,隨著裝備的更新換代,咱們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日本準備好后果了嗎?
這次日本被攔截后的反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被"教訓"得服服帖帖回家后,立馬翻臉不認人,警告中國"絕不能再這樣做"。
日本防衛省還特意發布了攔截照片,聲稱照片中的飛豹戰機"疑似掛載空對空導彈"。這種做賊心虛的表現,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更可笑的是,當被問及事發地點的具體位置時,日本防衛省卻拒絕透露相關信息。心里沒鬼的話,為什么不敢公布具體坐標?
說到底,這種"切香腸"式的挑釁戰術,日本已經玩了很多年了。他們吃準了咱們講道理,只要不真正越過紅線,就不會招致雷霆反擊。
可是這次不一樣了。咱們的飛行員用行動傳遞了明確信號:30米距離是專業,也是克制;霹靂-15導彈是威懾,更是底線。
如果日本在后續還持續有這樣的行為,那咱們肯定不會手下留情了。而且出動的驅離戰機也不會是飛豹,可能就是殲-15甚至殲-20了。
到那時候,就不是30米的"貼臉"飛行這么簡單了。東海上,山東艦的殲-15正在巡航,沿海機場的殲-20隨時待命。
希望日本早日認清現實:派50歲的老爺機搞偵察,除了給自衛隊飛行員增加風險外毫無意義。
飛豹的霹靂-5導彈不會永遠掛在機翼下忍耐。如果警告升級為行動,日本承擔得起后果嗎?
歸根結底,東海不是日本的后花園。當YS-11EB在7月9日早晨飛向東海時,飛豹戰機已經帶著實彈起飛。咱們的態度很明確:人不作,就不會死。
結語
從30米的距離中,咱們看到的不僅是飛行技術的精湛,更是一個國家維護主權的堅定決心。
東海上空的較量還會繼續,但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咱們手中,規則由咱們來制定。
面對這種挑釁,你覺得咱們應該保持克制還是強硬回擊?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