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運動員的職業巔峰,大多數只夠用一場奧運會。
能堅持到第二屆已屬不易,能扛到第三屆的,那是傳奇。
而28歲的龔翔宇,正要帶著“全能戰士”的標簽,沖擊自己人生的第四屆奧運會。
她不是“天選之子”,像是那種一點一點壘起人生積分的普通人,但最后卻成了最不普通的那一個。
一
2016年奧運會,鏡頭掃過那個在領獎臺邊上哭得一塌糊涂的小姑娘,不少觀眾才第一次知道龔翔宇這個名字。
那年她19歲,是女排陣中最年輕的選手。
那場對戰塞爾維亞的決賽,她出場時間并不多,卻憑借幾次關鍵得分,贏得“福將”一稱。
而淚水,并不是因為矯情,這些年她背過的包袱、扛過的壓力,可比賽場上的傳球沉多了。
比如那個多少有點“社死現場”的綽號——“龔彩虹”。
這稱呼一開始就是球迷嘴里的“熱梗”,來源于她打出的高弧度球:不殺傷、不冒險,像彩虹般優雅又保守。
被用來調侃她打球“軟”,關鍵時刻總是穩中求穩,像是給對方撓癢。
但話說回來,打球“求穩”,難道不是一種技術選擇,可惜在競技體育里,觀眾只喜歡“狠”的。
她背著“龔彩虹”的標簽多年,打球時不僅要拼技巧、拼身體,還得時不時看看“鍵盤聲量”有沒有超標。
更尷尬的是,央視都把這個綽號“包裝”后端到了節目里,試圖用一絲幽默化解爭議。
可熟悉排球的人都知道,這么做其實相當于“國家認證”,算是變相揭了短。
面對這些,龔翔宇選擇笑著回應,那份淡定背后,藏著的其實是更高段位的堅韌。
她不是一進國家隊就被捧上天的“寵兒”,也不是那種天賦異稟“直接起飛”的選手。
相反,她更像是在排球路上腳踏實地的“搬磚人”,一點點靠努力換來認可。
小時候總有些孩子,喜歡立下“不著邊際”的宏愿:“進國家隊”、“長大要拿奧運金牌”。
很多人聽完之后,覺得小孩嘴上說說,哪能當真。
可龔翔宇的童言,偏偏成了真的。
她從小學習成績非常好,是老師眼里的“優等生”。
要不是當年那個小學老師一眼相中她的身高和運動細胞,拉去試訓排球,說不定現在已經成了某高校圖書館里的卷王。
被“順手牽走”去練排球之后,龔翔宇那種對待訓練的認真勁,連老教練都說少見。
放學就去球館,練完才寫作業,誰也沒見她喊過一聲累。
家里人一開始也不是很支持,畢竟誰愿意把學霸女兒送去吃苦?
但她不擰巴,日復一日地堅持,最后連家里人也被打動了。
12歲那年,她獨自去省體校報到,剛進隊那陣,所有人看她都是“魏佳萍的女兒”。
她不服氣卻也不反駁,背地里拼命練,一邊提高技術,一邊積攢實力。
心里就憋著一個目標:有一天讓人說“魏佳萍是龔翔宇的媽媽”。
二
而且,她的上升之路并不輕松,尤其是在位置轉換上,從二傳變成接應,每一次都需要重新適應、調整打法。
她的性格里有種隱忍和倔強,不爭不搶,卻能在關鍵時候站出來救場。
進入國家隊后,隊里有朱婷、張常寧這些光芒萬丈的前輩,她更多時候是在默默扛活。
很多人不太注意她,但只要比賽打到膠著,教練第一個想起的常常是她。
2015年的中國女排聯賽,江蘇隊原本排兵布陣整整齊齊,誰知大將惠若琪突發身體不適,連上場都成了奢望。
原本眾人以為這場“蘇滬大戰”,江蘇只能象征性打打氣氛,誰料年僅18歲的龔翔宇,直接在球場上開了個大掛。
當時的上海隊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燈,不僅是上屆亞軍,還請來了兩位外援猛將,場面上活像兩輛坦克。
而江蘇這邊,場下躺著主力,場上頂著娃娃臉的龔翔宇第一次代表一隊首發。
很多人還沒搞清楚她到底打什么位置,就見這位新面孔一輪又一輪強攻砸得對方措手不及,全場獨得17分,直接拿下隊內得分第二。
比賽結束后,觀眾席一片嘩然,教練席有人在翻名冊,媒體在后排瘋狂查資料:這個龔翔宇,到底是哪里來的?
這樣“不請自來”的爆紅,多少帶著點江湖氣。
別人打了三年都未必能出名,她一場球就直接破圈,從“誰家小姑娘”變成了“江蘇隊主力接應”,而且是一打就是全場的那種。
從替補到“奇兵”,這張牌打得既狠又穩,直接讓江蘇拿下開門紅。
次年,她剛滿19歲就進了國家隊,時間掐得精準,誰都不敢預料她會不會只是“跑龍套”。
但幾個月之后,瑞士女排精英賽上,她用一場場“實打實”的輸出證明自己不是“運氣型球員”。
那屆瑞士賽,她打了五場比賽,四場是得分王。
不僅進攻下得準,防守跟得上,發球質量也在線,最終拿下“最佳接應”的稱號。
在這之前,她并非國家隊奧運人選的熱門人選。
可經過這輪比賽,原本排在她前面的“穩上型”老將們,位置開始有些松動。
她是那種越打越有勁的人,別人還在回溫,她已經開始掐準節奏布點進攻。
教練組的名單調整越來越頻繁,外界的呼聲越來越高,直到奧運名單公布那天,她的名字赫然在列。
三
進入奧運會,龔翔宇的節奏沒有掉線。
有些球員在替補席上坐得久了會“手生”,她則屬于一上場就來電的那種,攻守節奏極穩,是那種“別人崩盤時還能穩住”的存在。
許多觀眾只記得領獎臺上的她淚流滿面,卻忘了她在比賽關鍵時刻悄無聲息地完成得分。
沒有人天生幸運,也沒有人天生“福將”。
她能走到那一步,靠的是前期一場一場賽出來的底氣和比賽里的冷靜執行力。
再看回這幾年,龔翔宇身上的“穩定感”越來越強。
不再是某場比賽的靈光乍現,而是全賽季的高水平常態。
今年,28歲的她正式接過了中國女排隊長的袖標,這一刻比拿金牌還讓人唏噓。
因為她不是一開始就站在聚光燈中心的那類人,而是在邊緣兜兜轉轉,用十年時間爬到“領隊”位置。
她不擅長“喊口號”,但訓練場上動作標準、比賽場上永不掉鏈子。
這種不張揚但能抗壓的存在感,讓她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脊梁型”選手。
2025年的女排新周期,她不僅自己狀態在線,還擔任起“帶小孩”的角色。
她在采訪中曾提到,新進隊的小將一個個活力四射,看著她們訓練后滿臉喜氣,自己也跟著充滿干勁。
這種代際傳承,不靠嘴說,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比賽中默默延續。
今年國內超級聯賽,江蘇隊一路奪冠,龔翔宇是隊里的核心進攻點,總決賽砍下13分,左右比賽走勢。
她是那種不靠花活、不靠名氣的球員,用手里的“基本款”打出國際范兒的模板人物。
6月,龔翔宇成為LOVB簽下的第一位中國現役球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留洋鍍金”,而是一次實打實的國際輸出。
這個級別的聯賽不是“交學費”性質的陪跑賽場,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精英聯賽。
她終于把自己“打”出了國門,也終于用成績擺平了所有關于她是否“夠資格”的質疑。
因為她的每一分榮譽,背后都有十倍的訓練量在撐著;她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從“被替補”的壓力里硬扛出來的。
龔翔宇不是那種初登場就全場聚焦的角色,但她屬于那種到了關鍵時刻就不會退縮、讓你放心把球交給她的隊友。
如今進入第四個奧運大年,她不再是那個抽泣的小女孩,而是那個能帶隊沖金的女排隊長。
結語
她不是被造就的女排英雄,而是一路從人群中站出來的普通女孩。
只是,她比別人更拼命、更耐得住寂寞。
參考資料
流淚是積淀的歡笑——記連云港籍女排奧運冠軍龔翔宇.江蘇省體育局 [引用日期2016-09-9]
龔翔宇女排亞洲杯個人秀 決賽21分劍指東京奧運.體球網 [引用日期2016-09-22]
江蘇女排18歲奇兵眼前一亮 國青接應曾打二傳.新浪體育 [引用日期2020-02-19]
中國女排隊長龔翔宇加盟美國女排聯賽.百家號-北京日報客戶端 [引用日期2025-06-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