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銷了一批對華出口禁令,主要產品包括芯片設計軟件、C919的航空發動機以及乙烷。航發和EDA比較好理解,畢竟是美國掌握了好幾十年的先進工業品,但作為能源附屬品的乙烷就有點摸不到頭腦了,一些恨國黨陰陽怪氣地說咱們妄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居然連乙烷這么一個低級玩意都要從美國進口,更有甚者還把乙烷跟稀土相提并論,說你可以用稀土卡美國的脖子,讓美國工業停擺;美國也隨時能用乙烷卡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工業停擺。老羅對此只想說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他們沒有。
乙烷是一種產自石油和天然氣的簡單化合物,無色無味,易燃燒,過去天然氣開采出來直接當成燃料使用。但在現代工業生產邏輯里,乙烷的重要性確實不比稀土遜色,因為它有一種副產品叫做乙烯,這玩意被稱之為化工之母,凡是你日常能使用到的東西,基本都有乙烯的存在,像我們衣服要用到的合成纖維、買菜用的塑料袋、汽車輪胎等等,原料歸根結底都來自于乙烯。從乙烷提出乙烯,主要是通過高溫裂解,一噸乙烷大概能轉化提取出0.8噸的乙烯,生產效率極高,產生的雜質少,成本非常低,目前全球的乙烯產量大概是1.5億噸。
而乙烯最核心的用途是聚乙烯,這個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塑料,全世界年產量超過1億噸,用途涵蓋各種塑料薄膜,如包裝袋、農用大田薄膜、工程地基厚膜,也能用于滾塑成型產品,像各種玩具,還有注塑成型物品如瓶蓋用具,以及防彈衣、抗剪手套等。另外乙烯可以合成乙二醇,用于化纖合成橡膠;合成聚苯乙烯,制成硬塑料、泡沫塑料;合成聚氯乙烯,用于制作水管、耐氣候塑料件等。從它對現代工業的嵌入程度來講,說它跟稀土同樣重要沒毛病。如果說稀土是現代一切先進金屬制品的原材料,那么乙烷就是現代一切先進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中國每年大概要進口380萬噸的乙烷用于提取乙烯,而這些乙烷幾乎全部來自美國。
為什么中國的乙烷進口100%依賴美國呢?答案很簡單:足夠便宜。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大家應該都知道,而頁巖氣它產出來的不僅僅是天然氣,還富含一種叫濕氣的化合物,這里面包含了比例非常高的乙烷。美國主要頁巖氣產區,比如馬塞勒斯、鷹灘這些地方的頁巖氣,乙烷含量常常在6%到15%之間,高的甚至能超過15%。而我們中國開采出來的天然氣,以富含甲烷的干氣為主,乙烷含量普遍低于2%,即便像新疆塔里木盆地那種高含烴天然氣資源里的乙烷,含量算高點,但也就大約3.5%。含量越低意味著提取成本越高,中國自產的乙烷高達580美元一噸,而美國進口乙烷算上倉儲費、海運費以及關稅戰的各種成本,一噸的到岸價格也才300美元,差不多便宜了一半。
但中國對美國的乙烷依賴,和美國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完全是兩碼事,中國的依賴是成本依賴,不是沒有選擇,而是因為美國的足夠便宜。美國的依賴是產業鏈和技術層面的依賴,是沒有選擇。給大家看組數據就明白兩者之間的差異了,中國去年一共消耗了6300萬噸的乙烯,其中由美國進口乙烷提煉出的乙烯只占總量的7.8%。所以說從美國進口乙烷只是成本上的最優選擇,不代表沒有其他替代品。比如乙烷這玩意,從中東、俄羅斯甚至加拿大都能購買。
另一方面,生產乙烯的原料也不止有乙烷,還有石腦油裂解制乙烯的技術路線。石腦油是石油煉制過程中的一種中間產品,它在裂解爐里經過800度高溫的加熱后,會產生大量的小分子氣體,其中就有乙烯。之后再經過急冷、壓縮、分離這些工序,就能得到純凈的乙烯氣體。整個過程很像用高壓鍋把大塊肉燉爛成肉絲,只不過溫度要高得多。目前全國七成以上的乙烯都靠石腦油煉制的,光是已建成的產能就有兩千萬噸級別的規模。買美國的乙烷,也不過是因為石腦油煉制乙烯的成本比較高,同樣是煉制一噸乙烯,石腦油的成本要比乙烷高1800元。雖然貴很多,但能做出來,就不存在卡脖子的問題。而且除了石腦油,中國還在開發其他更便宜的乙烯制備路線,比如寧夏寶豐能源用煤氣化制甲醇再轉化乙烯,將乙烷依賴度從35%壓至18%。
反觀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完全是另一碼事。乙烷我說白了,就是一種伴生礦物,不需要過多的產業鏈參與冶煉,屬于未加工的初級礦產原材料。而我們經常提到的稀土他并非是原生礦物或伴生礦物,而是要經過產業鏈分解和冶煉后才能得出的工業級金屬原材料。換句話說,中國的稀土優勢和美國的乙烷優勢,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的稀土是工業級產品,美國的乙烷純粹是初級礦物。既然是工業級產品,就離不開產業鏈的鍛造。全世界約90%的稀土精礦冶煉和分離提純產能在中國,特別是加工處理重稀土元素的高端技術和規模產能,幾乎完全被中國壟斷。這些重稀土對于制造能在高溫下工作的高性能磁鐵是不可替代的。美國所謂的替代,也只是替代稀土的原生礦物,至于工業級稀土金屬材料依然得運到中國進行加工處理,因為美國本土缺乏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的稀土分離廠,尤其是提純高附加值重稀土元素的工廠,建設和運營極其復雜且面臨環保壓力。
而重建一個獨立的稀土加工產業鏈,從礦山開采、選礦、到復雜的化學分離、再到金屬或合金生產,最后到磁材制造,是一個投資巨大、耗時漫長的過程。建成一家稀土分離廠需要5-10年甚至更久,投入動輒數十億美元且還需要解決技術人才和環保等一系列棘手問題。這不像買乙烷,多付點錢就能馬上找到新賣家或者換種原料。美國國內的稀土分離能力非常薄弱,幾乎沒有能力獨立供給其自身高端制造業的需求,特別是國防工業和新興科技產業所需的關鍵重稀土材料。一旦失去來自中國的加工材料或技術支撐,就算全世界的稀土礦都為美國敞開供應,其高端工業也會因為缺乏核心部件而停產。再看中國,雖然這幾年一直在擴大乙烷制備乙烯的路線并從美國大量進口,但我們還保有其他大規模制烯的產業,根本不存在美國一卡脖子就翻白眼的情況。
正因如此,中國對美國的乙烷依賴跟美國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完全是兩套截然相反的邏輯,中國可以用稀土卡美國的脖子,但美國無法用乙烷卡中國工業的脖子。老羅打個比方,我們買美國乙烷,就好比一個餐館因為隔壁批發市場的蔬菜特別便宜新鮮,因此天天跑那里去進貨。如果哪天批發市場不賣了,餐館完全可以去其他菜市場買,雖然價格可能貴點或者菜沒那么水靈,照樣能營業做菜。而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就像這個餐館做招牌菜必須用一種只有某家秘制工坊才能生產的關鍵醬料,這家工坊技術獨步天下,外面根本買不到或仿制不出那個味道。一旦工坊斷供,這招牌菜立馬就做不出來了,餐館就可能面臨真正的生存危機。
所以說人啊,還是要多讀書才能長腦子,不然聽風就是雨,各種陰陽怪氣加破防,最后卻發現小丑卻是他自己,臉都被丟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