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工信部補貼初審公示,將奇瑞推向輿論風口,超1.4億元補貼核減背后,一場由政策追溯引發的行業爭議浮出水面。
7月12日,奇瑞汽車官方微博發布聲明,回應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引發的輿論風波。針對部分媒體“騙補”“違規”的質疑,奇瑞明確表示:“違規”“償還”“不當申領”“退回”等均為不實信息,因“銷售終端收款憑證不符合要求”被核減屬于申報正常流程,不存在違規行為。
奇瑞
此次爭議源于工信部6月24日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的公示》。
該公示顯示,奇瑞共有7663輛汽車被核減補貼資格,涉及金額超過1.4億元,僅次于比亞迪的1.42億元。
據了解,工信部此次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涵蓋2016-2020年期間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全國共核減近2.2萬輛汽車的補貼資格,涉及金額約8.65億元。
官方澄清和回應
除奇瑞與比亞迪外,北汽新能源被核減2776輛,東風、一汽、長安三家央企分別被核減593輛、504輛和438輛。長城和吉利兩家主要民營企業分別被核減30輛和17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自2020年首次參與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被核減數量為0。
這一消息發布之后,迅速引發了較為廣泛的關注,甚至引發了一些誤讀。對此,奇瑞汽車迅速進行了回應。
官方澄清和回應
奇瑞在聲明中首先明確,此次2025年度申報是將2016-2020年未完成申報的新能源車輛匯總申報,四部委審核通過后才發放補貼,并非企業已經拿到補貼需要退還。
這一澄清直接回應了部分媒體關于“退回”補貼的不實報道,明確了當前處于補貼審核階段而非追繳階段。
對于7663輛汽車被核減的主要原因——“相關憑證不符合清算通知申報要求”,奇瑞解釋為政策執行存在時間差問題。
奇瑞
在2016-2020年這批車輛銷售期間,當時的政策并未要求經銷商收集銷售終端收款憑證。而此次審核中,工信部要求提供這些憑證作為新增補充材料。
由于申報時間距離實際銷售已間隔5年以上,追溯終端憑證存在客觀困難。奇瑞強調申報流程嚴格遵守規定:在申報前已就憑證問題向政府部門提出咨詢,并得到“先按照通知應報盡報,由審核程序決定最終是否過審”的建議。
提交的材料已通過省市兩級第三方審計機構嚴格審核,并按要求附具了情況說明。在初審公示前,公司已如實上報了未收集到銷售終端收款憑證的車輛清單,沒有欺瞞行為。
奇瑞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車還表示,部分媒體的“誤讀及炒作”已對企業和行業形象造成嚴重影響,公司已將相關情況通報政府主管部門。
同時,奇瑞汽車在相關回應中表示,請相關媒體根據實際情況更正信息,刪除相關不實消息,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
奇瑞
本文結語:
在針對所謂“騙補”等質疑的回應中,奇瑞汽車可以說是條分縷析,認真解釋了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從而及時讓公眾了解事實真相。
我認為,這值得肯定。畢竟,及時回應和澄清相關信息,能夠及時制止不實信息的進一步傳播,從而避免對企業或者品牌形象造成進一步損傷。
在此,車宇世界希望,大家能夠理性看待相關事件,不信謠、不傳謠。最后,本文涉及到的相關事件,奇瑞方面已經進行了回應,具體以官方回應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824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