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夏季聯賽這幾天熱鬧得不行,楊瀚森的名字也終于在波特蘭開拓者的首發陣容里站住了腳,兩場比賽下來,賬面數據不算炸裂,但放在中國球員的歷史坐標系里,已經很硬氣——10分4板5助3帽加10分5板3助1帽,別說CBA的菜鳥,連老江湖都得點個贊,這種表現可不是刷出來的,場面上看,楊瀚森在高位策應、籃下封蓋,都是有想法有執行力的,球迷和美國媒體都給了正面反饋,甚至直接拿他和易建聯、王治郅、姚明去類比,這其實已經說明了他在國內的地位。
但問題也很快暴露出來,體能拉胯、籃板保護不足,尤其后半段明顯跟不上強度,這種情況在NBA的節奏下暴露無遺,畢竟常規賽82場,夏聯才剛熱身,楊瀚森要想真正立足,必須補上這課,這也是懂球的都能看明白的現實,別拿CBA那一套來套用NBA,強度、對抗、節奏完全不是一個世界,能打出現在這水平,已經是天賦加努力的結果,但要走得更遠,沒人能替他省那份苦。
這邊楊瀚森在美國打得風生水起,那邊中國籃協也沒閑著,亞洲杯名單一出,楊瀚森必然要被征召,理由很直接:現役第一人,國家隊不能缺,但這事就有點兩難了,一邊是NBA夏季聯賽剛打出點名堂,正該趁熱打鐵,跟著開拓者系統訓練,補短板、漲經驗,另一邊是國家隊情懷,亞洲杯需要他壓陣,尤其是現在中國男籃輿論壓力大、成績下滑,誰都不敢輕易放人,你說巧不巧,開拓者隊管理層還挺開明,隨隊記者Victor Sun都公開表態,支持楊瀚森打國際比賽,沒阻力,只是希望夏聯打完再走,等于是官方給他“放行,反倒是中國男籃這邊成了主動權掌握方。
但問題來了,亞洲杯現在已經不是奧運資格賽,冠軍也拿不到直通門票,這一年各隊普遍擺爛練兵,日本男籃核心八村塁直接不來,都是讓年輕人刷經驗,咱們這邊卻還要主力都到齊,還得把剛在NBA站穩腳跟的楊瀚森叫回來,這邏輯其實有點擰巴,夏聯本來就是球員成長的跳板,尤其對亞洲球員來說,能多打一天就多一份機會,開拓者既然愿意放人,為什么不順勢讓楊瀚森把夏聯打滿,等他自己回來再說,何必為了一場無關痛癢的亞洲杯冒傷病風險,耽誤系統訓練,真的值得嗎?
說到底,楊瀚森愿意回來,情懷這塊沒毛病,球迷也能理解,畢竟穿上國家隊球衣誰都想證明自己,但職業發展和情懷之間,這回真的該讓理性占上風,國家隊現在最缺的不是一兩個“救火隊員,而是系統性的球員培養和技戰術升級,亞洲杯再怎么贏,解決不了中國籃球的根本問題,反而可能讓楊瀚森受傷、打亂節奏,得不償失,想想過去多少天賦球員因為過度征召最后落下傷病,真不該再重蹈覆轍。
網上也有不少球迷“對噴,有的說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有的覺得球員個人發展才是關鍵,其實兩邊都有道理,但這事歸根結底得看長遠,楊瀚森現在是“稀缺資源,國家隊要用得更科學,不能一味拔苗助長,尤其在大賽無關痛癢的時候,別讓情懷綁架了理性,想想世界杯、奧運預選賽這些真正的硬仗,到時候用得上楊瀚森,他才能打得更成熟、更自信,這才是中國籃球真正需要的“核心資產。
當然,也不能全怪籃協思路保守,過去幾年國家隊成績壓力山大,外界質疑聲不斷,領導班子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誰都不愿意再出現波折,但聯想到其他亞洲強隊都在嘗試“以賽代練,咱們如果還死守一套打法、一套人馬,遲早會被時代拋下,這次開拓者的態度其實是一次很好的信號:職業和國家隊利益是可以協調的,只要用得好,大家都能雙贏,關鍵就看管理層敢不敢放手。
最后說一句,楊瀚森這兩場夏聯的數據和表現,已經足夠讓人期待,雖然還遠沒到封神的程度,但以他現在的成長速度,未來真有機會去沖擊姚明、易建聯的“天花板,但前提是要有完整的成長路徑、科學的訓練和合理的使用,別再讓無謂的“形式比賽成為絆腳石,真心希望楊瀚森能健康成長,也希望中國男籃這次能拿出點魄力,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球員的未來,別讓球迷再一次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