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全網首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
俄烏沖突到現在為止已經持續了近三年半的時間,俄羅斯雖然取得了優勢,但并不足以在短期內結束戰爭,而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中,俄羅斯也是損失慘重,即便最終獲勝,國力也很難再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對此,有俄羅斯戰略專家直言,西方可以拖垮俄國,但是不可能拖垮中國。
俄羅斯和中國最大的區別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產業單一問題,更不是人口數量問題,最關鍵的還在于發展理念上的巨大差距。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遺產,按理來說也應該能發揮蘇聯時期的一多半影響力。
可結果卻是,俄羅斯擁有如此美妙的開局,卻選擇了被迫抉擇。
一開始,俄羅斯渴望擁抱美西方,想著也能成為北約的一員,于是便放任西方資本進入俄羅斯,給俄羅斯發展造成了重創。
俄羅斯不明白的是,任何時候靠人都不如靠自己,西方尤其是歐洲國家,都把俄羅斯當成直接的潛在威脅,一直都防著俄羅斯,怎么會和俄羅斯和解呢?
直到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普京才意識到了這一點,向東轉的步伐也大大加快。
但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俄羅斯還是又犯了老毛病,烏克蘭一說和談,普京就暫緩攻擊,可換來的卻是烏克蘭繼續補償武器,俄軍遭遇了更大傷亡。
一直打到現在,閃電戰成了拉鋸戰,俄羅斯也遭遇重創。
可以說,每次俄羅斯都是選擇被動改變,每次都要等到外部環境變了,才不得不出手。
而在這種情況下,落子還沒開始就先失去了主動權,俄羅斯被拖垮也是可以預見的了。
相反,我國也曾處于積貧積弱的狀態,開局可比俄羅斯艱難多了,但我們每次都是主動求變,始終把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無論是抗美援朝的立國之戰,還是后來研發核武器、研發東風導彈,我們始終相信自己的力量,在這種主動求變的心態下,我們才能不斷攻克一個又一個被美西方封鎖的技術難題,最終成長成現在的模樣。
這就是中俄最大的不同,也是俄羅斯一直處于被動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過,好在,如今普京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主動加強同我國的聯系,中俄背靠背,還是足以應對美西方的威脅。
希望這次俄羅斯能夠把握機會,走自己的路。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俄媒:普京訪華將停留4天,“非常罕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