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的中國女籃比賽,最炸裂的畫面不是某個絕殺三分,也不是誰誰誰暴走拿下高分,而是張子宇的身高直接把對手防成了表情包,亞洲杯首戰,中國女籃對陣印尼,2米26的張子宇一上場,印尼控衛1米68,兩個身高差58厘米,網友都不淡定了,現場對手也直接“懵了,這場比賽還沒開打,爭議和話題就已經炸開鍋。
其實大家都知道,韓旭、李月汝這種超過2米的中鋒,已經是女籃稀有物種,放在WNBA都能算“高人一等,但這次張子宇2米26,堪稱降維打擊,不吹不黑,這個身高別說亞洲女籃,全球范圍都是鳳毛麟角,現場印尼后衛熱身的時候,抬頭看見韓旭已經覺得壓力山大,結果后面冒出個更高的張子宇,直接原地石化,這畫面說實話就像小學和大學打對抗,網友也沒閑著,直接調侃“防張子宇就像猴子上樹,說夸張點都不過分。
但咱們還是得講道理,身高優勢擺在這,能不能用好才是關鍵,數據不會騙人,韓旭2米05,張子宇2米26,李月汝2米01,放在女籃歷史上都是頂級高度,別說印尼,連美國女籃的阿賈威爾遜也才1米93,打到國際賽場,這種身高優勢就是天然BUFF,尤其是張子宇,縱觀世界女籃,能找到幾個2米26的中鋒,真不多見,歷史級別的存在,不夸張。
比賽里這種身高差帶來的壓制感,絕對不是抖機靈,印尼這波對手,場上最高的可能還沒到1米9,面對張子宇的護筐和籃下存在感,很多回合直接被“嚇到不敢投,進攻端就更不用說,隨便一個高舉高打,籃下吃餅像喝水一樣輕松,球迷直呼“這不是打比賽,是來拍紀錄片,場面一度有點慘烈。
當然也有人說,現在世界籃球都在玩小球,講究三分、速度和空間,傳統中鋒是不是過時了,這事兒得一分為二,確實,現代籃球對內線的要求變高了,不僅要高還得會跑、能投、會策應,但像張子宇這樣“高度+潛力兼備的中鋒,照樣是稀缺資源,別忘了,去年的亞青賽,她已經把“降維打擊演繹得明明白白,今年直接被宮魯鳴召進國家隊,熱身賽表現出來的統治力,足夠讓教練組放心。
其實這場亞洲杯對中國女籃來說,含金量確實有限,說白了,亞洲女籃整體實力和歐美差距明顯,但這種比賽對張子宇來說就是練級副本,一個是真刀真槍的國際賽場適應,一個是讓全隊感受“高塔體系怎么落地,別小看這一步,未來要是進了WNBA,這種對抗才是最好的預演。
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國那邊的權威選秀網站《NBADraftRoom》,直接把張子宇排在2027年WNBA模擬選秀第二順位,僅次于朱朱-沃特金斯,這在中國女籃歷史上都屬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別忘了,李月汝、韓旭在WNBA也就勉強是輪換或者藍領,張子宇這波要是真去成,發展成中國第一人不是吹牛。
但問題也不是沒有,身高帶來的天賦確實震撼,但現在的女籃比賽,對移動、體能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大個子能不能跟得上節奏,會不會被針對,防守端能不能補位,進攻端能不能拉開空間,這些都得真刀真槍去驗證,別光看身高就沸騰,畢竟世界女籃的門檻不低。
中國女籃現在的陣容核心還是在內線,韓旭、李月汝、張子宇這種組合,理論上可以在亞洲橫著走,但面對歐美強隊,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內線能不能頂住壓力,外線能不能跟上對攻,還是得看整體體系和臨場應變,李月汝這次沒回國打亞洲杯,她在WNBA飛翼隊已經是內線核心,風格更偏傳統,韓旭則是偏現代中鋒路線,但中國女籃最大的問題還是外線持續輸出不夠,靠內線吃飯,遇到對手夾擊、包夾,容易被限制。
所以張子宇這波橫空出世,確實讓人期待,但也別一廂情愿覺得身高就是一切,未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中鋒,得看她能不能補足短板,提升移動、投籃和對抗,別被外界捧殺,也別被網絡“神化,畢竟籃球場上,永遠是實力說話。
最后回到亞洲杯這場“慘案級別的對決,張子宇用自己的身高和存在感,直接把比賽打成了現象級事件,印尼后衛的懵圈表情、網友的花式調侃,其實都反映出一個現實:世界女籃依然在等一個真正能統治籃下的巨無霸,張子宇會不會成為那個改寫歷史的人,還得時間來給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