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國際經濟與安全格局出現罕見波動。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發布報告顯示,上半年,全球新簽自貿協定數量創近十年新高,亞太區域內貿易增速領跑全球。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表明,超過61%的調查對象認為亞太外交競爭正成為未來十年全球地緣政治的主軸。中美兩國的外交較量,在亞太地區掀起一連串“蝴蝶效應”。
美方“戰書”下的亞太新局
6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密集訪問東南亞多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國成為焦點。魯比奧在吉隆坡提出,希望東盟成員國盡快與美國簽署升級版貿易協定,強調美方有意通過多邊貿易體系重塑亞太經濟規則。
美國官方公開聲明強調,亞太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強調“印太經濟框架”(IPEF)必須成為區域新秩序的基礎。
東盟國家對美方表態并未統一響應。馬來西亞以東盟輪值主席國身份,在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上直接指出,任何貿易政策都不能以犧牲第三方利益為代價。新加坡外交部則強調,東盟成員國必須在大國博弈中堅守戰略自主,避免被動選邊站隊。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6月底宣布將于7月20日訪美,與美方高層就關稅、供應鏈等問題進行直接磋商。
菲律賓政府希望通過對話爭取自身最大利益,同時避免直接站隊。泰國政府則多次重申,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和區域穩定是亞太長期發展基礎。
日本與韓國對美國單邊主義策略反應強硬。日本外務省在6月公開表態,當前全球供應鏈高度一體化,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將損害區域經濟。
韓國貿易部公布數據,韓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在上半年同比增長10.7%,顯示出韓方正在尋求更多元化的經濟伙伴關系。日韓兩國均積極參與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尋求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王毅東南亞外交行動
6月下旬,王毅外長率團訪問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國,出席東盟中日韓(10+3)外長會和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
中國外交部發布的通稿顯示,王毅在會中重申中國堅持自由貿易、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的主張,推動東盟與中國“10+1”自貿區3.0版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新協議內容涵蓋數字經濟、綠色能源、智慧物流等新興領域。
與會期間,王毅與日韓外長舉行雙邊會晤。中日韓三國確認,將加快自貿協定市場準入談判,重點突破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技術壁壘。
日韓官方媒體在報道中指出,中日韓自貿區有望實現年內框架性突破,三方都希望借助區域合作分散外部貿易風險。
王毅在越南訪問期間,正式向越南遞交上合組織觀察員邀請函。越南外交部回應稱,東南亞國家高度關注區域多邊合作機制,愿以開放姿態探討參與中國主導的多邊平臺。印尼、泰國、老撾等國代表私下亦表達了對中國區域合作倡議的興趣。
柬埔寨對中國自貿與投資合作方案表現出謹慎。柬埔寨政府內部多個部門正在評估加入中國主導區域經貿機制的利弊。專家分析認為,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最大訴求是平衡利益、規避風險、保持靈活性。
線外交布局與跨區域合作
王毅此次訪問期間,特別安排了與加拿大外長的雙邊會談。會談重點聚焦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及全球供應鏈安全。加拿大外長對美國近期針對加中貿易的額外關稅表示擔憂,提出有意“重新校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同期發布聲明,強調中國愿與加拿大共享發展機遇、推動雙邊貿易多元化。加拿大媒體分析認為,加中關系正處于“窗口期”,雙方有望在綠色能源、清潔技術、農產品等領域達成新合作。
巴西總統盧拉在6月中旬公開表示,若美國對巴西鋼鐵、農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巴西將采取對等反擊。中巴雙邊貿易額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同比增長13.4%。
兩國簽署多項農產品、礦產資源出口協議,巴西成為中國在拉美最大貿易伙伴。巴西外交部指出,對華合作增強了巴西在國際舞臺上的議價能力。
中方密集與南非、沙特、阿根廷等新興經濟體高層溝通,推動上合組織、金磚機制同“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對接。
南非總統府透露,南非正積極評估與中國在新能源、制造業、數字金融領域的合作潛力。中阿兩國簽署新一輪石油與基礎設施投資協議,“朋友圈”加速向亞非拉多元擴展。
中國的“區域游戲新規則”
中國在區域合作中不斷推動多邊機制建設。東盟秘書處數據,上半年中國—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1.2%,數字貿易、綠色供應鏈成為合作新亮點。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最新白皮書顯示,前五個月,中國與RCEP成員國貿易總額突破2.3萬億元人民幣。
上合組織秘書長在北京接受采訪時指出,越南、埃及、沙特等國表達了加入上合組織的意愿,組織成員數量和區域代表性持續提升。
上合組織峰會將專設“全球數字經濟與綠色轉型”分論壇,推動成員國在新經濟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中日韓三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持續鞏固。中國工信部數據顯示,三國在全球半導體、汽車、智能制造等關鍵產業環節的市場份額合計占比超過50%。
日韓企業近年來加大對華投資,上半年累計投資額同比增長12.3%。雙方在電動汽車電池、光伏、智慧交通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發項目。
美國單邊主義遭遇多國抵制
美方依然試圖以“關稅戰”為核心手段維持全球主導地位。皮尤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對外征收關稅總額同比上升18%,亞太、拉美、歐洲均成為主要目標市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6月公布新一輪對中、對歐、對南美多國關稅清單。
東盟國家普遍不愿卷入大國對抗。馬來西亞重申“第三方不受損”原則,新加坡希望維持靈活外交空間,菲律賓選擇保持對美溝通但不做明確承諾。
泰國和印尼不斷強調多邊主義與開放合作。日本、韓國、加拿大等美國傳統盟友也在政策上開始傾向多元平衡。
加拿大對美國鋼鋁關稅表達不滿。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在東京公開會議上強調,日企對美出口關稅壓力大增,政府正研究擴大對華合作以平衡美方壓力。韓國總統府發布聲明,韓國將加快推進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芯片、數字貿易領域的合作談判。
參考資料:
中國網:2025-07-14 07:12:王毅在結束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后接受中國媒體采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