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種種跡象表明,眼下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沖突仍存在諸多變數與風險。
14日,俄外交部表示,雖然俄烏第3輪談判的具體日期尚未確定,但俄烏之間的直接談判將會繼續進行。
不過烏克蘭卻表示,在約定的換俘行動完成之前,暫時不會與俄方進行談判,并且還威脅要對俄本土發動新的遠程打擊。
而美國務卿魯比奧在與俄外長的會面中,討論了關于俄烏沖突調解的“新看法”,但同時白宮卻宣布了新的援烏計劃,再次給俄烏局勢增添了未知數與風險。
俄軍戰場攻勢未有松懈
14日,俄軍通報以高精度導彈精準打擊頓涅茨克地區烏軍指揮所,行動造成多名烏軍官死亡。俄軍方同時披露,過去24小時里對烏多處軍事目標發起打擊,尤其西部戰線推進顯著,擊毀烏軍大批防空設施及作戰兵力。
俄軍作戰半徑持續延伸之際,烏方同步強化戰略縱深反制能力,空中打擊體系頻繁襲擾俄本土目標。烏軍持續通報反攻成效,俄軍仍掌控戰役主動權。此戰略僵持態勢導致雙方戰損持續攀升,政治解決進程更趨復雜化。
普京最新表態戳破俄烏沖突本質
而普京的最新表態更戳破了俄與西方矛盾的本質——這場沖突早已超越俄烏雙邊,成了大國地緣角力的修羅場。
俄國防部7月14日宣布,過去一天里,俄軍使用精確制導導彈,摧毀了頓涅茨克地區的烏軍指揮所,多名烏軍官身亡,同時還打掉2套美制“愛國者”防空系統發射裝置。
并提到“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與無人機協同出擊,精準打擊烏軍工企業和武器庫,地面部隊則控制了頓涅茨克2個定居點。
馬克龍宣布“援烏志愿者聯盟”成員國已達30國
正當戰場局勢火熱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由法國牽頭組建的“援烏志愿者聯盟”成員國已達30國,聯盟總部設在巴黎。這一消息表明:歐洲已不滿足于單純的軍援和財政援助,正在向“實質性介入”的方向邁進。
更令人關注的是,英法兩國還計劃在停火后向烏克蘭部署高達5萬名士兵,以維持停火執行。而其他國家若跟進,駐軍總數或將逼近10萬人。
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異于一種極限施壓。俄羅斯顯然不能接受北約體系國家在自家門口長駐軍事力量。
30國出兵相當于烏克蘭加入北約
雖說英法說這些部隊是去 “維和” 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一旦 5 萬甚至 10 萬外國兵進了烏克蘭,烏克蘭的軍事實力肯定能很快恢復,這對俄羅斯來說,絕對是重大的安全威脅。
烏克蘭一直想加入北約,可不少西方國家不樂意。要是這 30 個國家派兵去了,烏克蘭本土的外國士兵達到 10 萬人,那跟變相加入北約也沒啥區別了。
當然英法想出兵烏克蘭,俄羅斯肯定不答應。尤其是英法想在俄烏停火之后派兵去監督停火,要是俄羅斯明確反對,那俄烏估計就沒法達成停火協議了。
一記外科手術刀,割向烏克蘭的神經中樞
十四號俄軍高調宣布,用一記精準打擊端掉了烏克蘭在頓涅茨克的一個指揮所,據說多名烏軍高官當場殞命。這還不算完,俄方幾乎是炫耀式地亮出了“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等一系列尖端武器,宣稱不僅打掉了美國的“愛國者”系統,還把烏克蘭的軍工廠和彈藥庫犁了一遍。
這是一種成本極高,但威懾力也極強的“斬首”戰術,目的就是要在精神上擊垮對手,為可能到來的談判桌,提前擺上一份沉甸甸的籌碼。
當然,烏克蘭也不是軟柿子。他們的無人機部隊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蚊子,不斷飛入俄羅斯腹地,叮咬著俄方的軍事和工業要害。這種相互放血的打法,讓局勢變得異常脆弱。
戰場上殺得眼紅,歐洲大陸也沒閑著。
法國總統馬克龍同樣在十四號放出重磅消息,一個旨在援助烏克蘭的“志愿者聯盟”已擴容至三十個國家,總部就設在巴黎。幾天前,英法領導人還在密謀,一旦停火,就派五萬士兵進駐烏克蘭“維和”。
如果這三十個國家都動了心思,派往烏克蘭的外國軍隊,已經輕松突破五萬,甚至逼近十萬。這對俄羅斯而言,無異于把刀架在了脖子上,是徹頭徹尾的極限施壓。
歐洲為什么突然如此激進?答案可能藏在美國人簽下的一份協議里。前腳美國剛跟烏克蘭簽了“礦產協議”,拿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后腳歐洲就坐不住了。
這種被排擠的焦慮感,促使歐洲必須“亮劍”,從幕后走向臺前。他們要用這種近乎軍事介入的姿態,告訴美俄兩方:牌局不能沒有我,未來的利益分配,必須給我留個位置。這既是歐洲在找回自己的大國地位,也是一次無奈又決絕的戰略自救。
面對歐洲盟友的集體“亮劍”,美國的態度堪稱一絕。
白宮的回應滴水不漏:我們不反對歐洲派兵,你們請便。但緊接著話鋒一轉,劃出了一條清晰的紅線:美國大兵不會去,而且,這些派往烏克蘭的歐洲部隊,也別指望能享受“北約集體防御條款”的保護。
這種“拱火”又不粘鍋的姿態,把美國的戰略意圖暴露無遺。它既希望歐洲這支生力軍能頂在前面,持續消耗俄羅斯的國力,又絕對不愿意讓自己直接卷入與核大國的正面沖突,尤其是在國內大選臨近的敏感時期。
如此一來,歐洲的“亮劍”就顯得有些悲壯和孤獨,也無情地揭示了北約內部的裂痕:所謂的“集體防御”,在真正的風險面前,是有條件的。
普京撕掉了最后的情面,把底牌亮了出來
13號普京發表了一番足以載入史冊的講話,幾乎是對過去三十年俄與西方關系的徹底翻案。普京直言不諱地指出,雙方的矛盾根源,從來就不是什么意識形態,而是赤裸裸的地緣政治沖突。
這絕非一句簡單的氣話,而是一個核大國領導人劃下的終極底線。這種“魚死網破”的決絕,瞬間將這場沖突的性質,從一場地區戰爭,拔高到了關乎國家存亡的生死之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