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漢九州通方隊的一名運動員,參加今年第50屆武漢716渡江節,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武漢渡江節了。與武漢渡江節結緣還得從2022年下半年說起,兒子在日本攻讀博士,為了順利完成學業,很長時間不能回國團聚。歲月如刀,2022年的酷暑炎夏更增添了內心的郁悶!兒子要我努力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想起小時候父親帶我們去長江里游泳,果然夏天在長江里游泳的不僅解暑降溫,鍛煉身體,最重要的是滔滔江水帶走了內心的郁悶。
家住長江邊,武漢的夏天連續幾周高溫無雨,感覺熱毒在身體里面串,夏天到長江里游泳消暑清熱,特別養生。約上同事同學到長江里游泳,讓等待疫情結束的日子增添了幾分樂趣。在江邊聽到熟悉的汽笛聲,還是會想起兒時爸爸帶我和姐姐去漢水里游泳的情形。爸爸水性很好,他游蝶泳就是一道風景,清澈的河面上一只大雁在飛。2022底爸爸真的永遠離開我們了,他再也不會和我一起到江河里游泳了,無限遺憾,眼淚也不能沖淡。
我的父親是1934年生人,從小在漢陽鸚鵡洲長大,解放前家里很窮,居無定所,人稱鸚鵡洲撿材火的。雖然他是家里的獨兒子,卻特別聰明勤奮好學,解放后十幾歲就參加工作,在電業局上班,他曾說過他年輕的時候,每天工作都是第一個到崗,把工作場地收拾干凈,電線都卷好掛起來,燒好開水再等大家來上班。
我的父親是抗洪英雄。1954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當時,身為武漢冶電業局中共第四工段第一線路工區工人,自從防汛以來,始終夜以繼日地堅持工作,父親和他的戰友們一道,保證工地安全照明。特別是當獅子山堤防發生漏洞時,他立即用身子堵住洞口,保住了江堤。遇到民工失足落水,他又奮不顧身跳下水去把民工搶救上岸。憑著這種英勇頑強戰斗的作風,以及堵管涌的英雄事跡,武漢冶電業局黃石辦事處中共第四工段黨支部于1954年8月13日接受了他和其他兩位戰友的申請,火線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7年7月7日,武漢舉辦了全國第一次橫渡長江游泳競賽,我的父親參加了此次活動并獲得優勝獎牌。同時舉辦的武漢市第二屆橫渡長江競賽,吸引了來自廣西、福建、廣東、江蘇等省的93名運動員參賽。
在漢口長堤街漢江長大的我,武漢716渡江節是與父親有關的記憶,逝水流年!參加渡江節勾起我的回憶,小時候媽媽工作不在我們身邊,爸爸帶著我們姐妹倆爬龜山,學劃船,去漢江游泳,到中山公園蕩秋千,教我們做飯炒菜,打掃衛生,陪我們讀書認字。安謐甜美的幸福感覺就在平淡的生活中。初中以后我就沉迷于學習了,高中在省實驗中學住讀,現在想起來,還是小時候在長堤街邊院子里跳橡皮筋瘋玩一天,尤其是在炎熱夏天的傍晚,父親帶著我們去江邊游泳玩水,給單調乏味的童年增添了趣味,給了貧乏的生活一些心靈滋養。這顆種子,深埋心底,治愈一生,心懷感激。
每當武漢渡江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感念父親的人生也有處于那個年代的各種不得已,不如意,但他堅韌不拔,一直都積極向上樂觀地生活。感恩他陪伴我長大,令我思維敏捷,勤奮堅強。感恩父親的養育、關愛和教導。父親是我生命中的太陽,給我光和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給我動力和方向。父親的形象令我內心陽光又溫暖,外在獨立又自信。在武漢渡江節期間,我也會經常和泳友們一起渡江,搶船,扒橋墩,搶渡,雙渡,找回水,也像我爹那樣玩!在暢游長江中,尋找自己,釋放自己。
毛主席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詩句,凝練為武漢人敢為人先、挑戰自然的城市氣質,成為長江文化中“人水相搏又相偕”的精神符號。大江孕育我們父女,也孕育著武漢這座城市,武漢渡江節從歷史記憶到時代精神、從個體壯舉到全民共享的長江文化的活態傳承,我們是其中的一份子。(圖文/王濤)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