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偵察機“貼臉”挑釁?解放軍“飛豹”亮劍東海,中國為何不再忍讓?近期,東海上空局勢緊張,日本航空自衛隊的YS-11EB偵察機多次闖入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面對這一挑釁行為,解放軍迅速反應,派出殲轟-7A“飛豹”戰機進行抵近攔截。在一次驚心動魄的對峙中,兩機最近時水平距離僅30米,垂直距離60米,雙方機翼幾乎擦碰,這種“貼臉”飛行的高壓態勢,向日方展示了中國捍衛領空的決心和能力。日方事后倒打一耙,炒作中國軍機“異常接近”,國防部回應:中方處置合理規范。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現在不是1937年,想重演“七七事變”前夜那套偵察挑釁的劇本?門都沒有。
日本為何要派遣偵察機進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呢?日本航空自衛隊的YS-11EB偵察機多次闖入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其目的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日本YS-11EB偵察機雖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平臺老舊、航速較慢,但其經過現代化改裝,搭載了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包括合成孔徑雷達、紅外傳感器以及J/ALR-2信號情報系統等,具備強大的電子情報搜集能力。東海地區戰略地位重要,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重要的海上通道。日本通過派遣偵察機,試圖收集我國軍事部署、艦艇活動、電子信號等情報,為其軍事戰略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是進行戰略試探。日本想通過這種挑釁行為,試探我國的防空反應能力和軍事應對底線,了解我國在東海地區的軍事管控力度和決心,以便為其后續的軍事行動和外交策略調整提供參考。
面對日本的非法偵察,中國為何派出殲轟-7A“飛豹”戰機?殲轟-7A“飛豹”戰機是我國一款優秀的多用途戰斗機,它具備較強的戰斗力和攔截能力。從性能上看,“飛豹”戰機航程遠,轉場航程可達3650公里,作戰半徑為1500公里,能夠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長時間巡航執勤。其外掛3個副油箱和2枚霹靂-5近距格斗空空導彈的掛載方式,既能保證長時間滯空,又具備強大的空戰自衛能力,對缺乏自衛手段的YS-11EB偵察機形成“降維打擊”。這種“貼臉”飛行的高壓態勢,不僅是對日本偵察機的一種警告,也是向外界展示我國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和能力。
近年來,面對日本的非法偵查行動,我國態度越來越強硬,這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基于對國家利益的堅定維護。歷史上,日本曾對我國造成深重的傷害,盡管時間過去了很久,但這種傷痛依然存在于我國人民的心中。即便是如今,中日之間存在著領土爭端、海洋權益糾紛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直是兩國關系中的敏感點。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我們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堅定的意志來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空安全。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不再像過去那樣在面對日本的挑釁時忍氣吞聲。我國深知,如果對日本的非法行為一味退讓,只會助長其囂張氣焰,最終損害我國的利益。
中日關系牽動著臺海局勢,乃至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東海是連接我國大陸和臺灣的重要海域,也是我國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日本在東海地區的軍事活動,必然會影響到臺海局勢的穩定。如果日本在東海地區采取過激行動,可能會引發地區緊張局勢,甚至導致軍事沖突。近年來,日本國內一些勢力更是妄圖插手臺海事務,與“臺獨”分裂勢力相互勾結。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其軍事動向往往與美國的戰略布局緊密相關。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企圖遏制中國發展,日本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在東海的軍事挑釁行為,背后不乏美國的支持與慫恿。這種局勢下,中日關系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格局。
近年來,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有抬頭的趨勢,一些政客不斷鼓吹軍事擴張,頻繁參拜靖國神社,宣揚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增加軍事預算。日本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建設,修改和平憲法,這些行為都讓人擔憂日本是否會重蹈歷史覆轍。從歷史上看,日本有著對外侵略擴張的劣跡,其軍國主義思想曾給亞洲國家帶來沉重災難。如今,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的復蘇,增加了中日未來爆發沖突的風險。從自身實力來講,盡管日本軍事力量有所發展,但與中國相比,在軍事規模、綜合國力等方面仍有差距。中國擁有強大的軍事防御體系和戰略威懾力量,日本若主動挑起戰爭,必然會遭受沉重打擊。對于日本偵察機多次進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你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