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燃情夏日 魚躍龍江”——2025年中俄邊境水域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在撫遠市黑龍江畔舉行,15萬尾達氏鰉、30萬尾史氏鱘魚苗及100尾3齡達氏鰉順流躍入水中,開啟新階段的生命旅程。
活動現場
赫哲族群眾的歌舞表演拉開活動帷幕,身著民族服飾的舞者載歌載舞。放流現場,大家小心翼翼地將一袋袋鮮活的鱘鰉魚幼魚放入引流槽,一尾尾鱘鰉魚苗在人們的目送下歡快地順流躍入江中,奏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音符。
杭州知青張玉華曾兩次參與撫遠放流活動,她激動地說:“2017年我們到撫遠參加了放流活動,今年這次比2017年的更壯觀?!?/p>
撫遠市民孫欽楊說:“參加此次放流活動,我十分開心和激動。這不僅是一次放流活動,更是和母親河的‘對話’,讓我學會了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守護大自然的生生不息?!?/p>
活動現場
作為黑龍江上下游的旗艦物種,達氏鰉和史氏鱘是中俄聯合保護的核心水生動物。為科學評估放流效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提前對20%的魚苗進行了標記。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紹戊說:“增殖放流活動對于鞏固漁業資源的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域生態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p>
撫遠市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是鱘鰉魚的主要產地,被譽為“中國鱘鰉魚之鄉”,因水質變化、過度捕撈等原因,野生鱘鰉魚曾出現數量銳減。近年來,中俄兩國以界江為紐帶深化合作,通過聯合保護、合理利用,共同將兩江建設為和諧、友誼、合作的邊境水域,守護沿岸漁民共同家園。
活動現場
俄羅斯阿穆爾流域管理局局長杰尼斯·克雷洛夫表示:“1994年中俄兩國就開始了在漁業資源保護方面的合作,雙方共同致力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資源。”
據了解,撫遠市委、市政府將鱘鰉魚保護置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位置,以“零容忍”態度嚴打非法捕撈,構建“捕、養、繁”全鏈條保護體系,通過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瀕危物種種群復壯。每年開展多次放流活動,不僅筑牢了黑龍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更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支點,推動形成“生態保護-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可持續發展閉環,促進自然水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
撫遠市水產局局長朱翥介紹說:“近幾年,隨著增殖放流力度的增加,我們累計放流大馬哈魚苗4000多萬尾、鱘鰉魚苗429萬尾。今后,我們將加大漁業資源保護力度,增加放流的數量和品種,促進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p>
(圖片和視頻由撫遠市委宣傳部提供)
記者:劉大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