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湖國家濕地公園
是“全球200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關鍵生態區”之一,為保護和修復保安湖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我市在2023年10月啟動保安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該項目預計本月底完工。
近日
在保安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現場
保安口保護站主體結構已全面完工
工人們正有序地進行
墻面、地面鋪裝等工作
保安口保護站位于保安湖東南側湖面上,三面環水,一面與湖堤路相連。保護站南側設置了水上碼頭,通過水上交通可對整個湖區進行監測和保護工作。
保安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負責人介紹:“目前,保安口保護站正在進行室內裝修,蘆嘴堤路正在進行綠化施工。東溝閘濕地、龍王頭保護站以及鳥類棲息地已完工?!?/p>
據了解,保安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總面積達37.65公頃,涵蓋自然岸線、灘涂植被修復工程,增設觀鳥平臺、觀鳥屋、站鳥樁、棲息地等建設,目前工程進度已達95%。項目建成后,可為候鳥提供更好的棲息地,確保它們能夠安全過冬。同時,觀鳥平臺及觀鳥屋的建立也為愛鳥人士提供近距離觀察各種鳥類以及交流的平臺,將推動我市各類以觀鳥為代表的自然觀察和自然教育活動的開展,助力鳥類保護。
“良禽擇木而棲”,鳥類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近年來,為了給各種鳥類打造更安全的“補給站”,我市以河湖長制“四聯”機制為基礎,加強保安湖巡湖執法力度。同時,健全濕地生態監測系統,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保安湖周邊設立了保安湖科研監測站,在湖區設置10個常規監測點,對保安湖生物資源及水環境狀況進行長期跟蹤調查、監測和研究,通過實時監測水質、氣象等指標,為生態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據最新觀測數據顯示,2024年保安湖的越冬候鳥種類達到147種,數量約6萬只,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肩雕等,以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白額雁、灰鶴、松雀鷹、紅腹角雉等珍稀鳥類。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主編 / 馮國棟 責編 / 肖姿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