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韓韞超
不難想象,當越來越多的員工都能掌握本行業領域的事故隱患排查技巧和判定標準,養成提高警惕、抓小抓早的職業習慣,企業的安全生產質效會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更加平穩。
設備技術人員察覺設備泄漏、發現工作人員違規操作,現場巡檢員辨識蒸餾釜腐蝕隱患……7月12日,湖南省應急管理廳發布了4個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案例——企業內部人員在工作中發現事故隱患,及時進行相關操作,成功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企業對這些事故隱患的“吹哨人”給予千元獎勵。
安全生產關乎勞動者的生命,也關乎企業發展與社會穩定。在生產經營單位,一線勞動者是最靈敏的風險感知“觸角”,有第一時間發現、報告事故隱患的便利和優勢。為充分調動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雙方的積極性,提升從業人員愛企如家的安全意識,促進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地落實,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發生,2024年7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明確了報告內容和途徑、獎勵資金的落實方式等,同時對相關行業和領域建立實施這一機制給出了時間表。
此番湖南應急管理部門發布相關案例,是當前各地相關行業領域認真落實上述意見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在各省(區、直轄市)發布典型案例的基礎上,應急管理部也陸續從中選取多起案例并予以公布。“講道理不如講故事”,這些真實鮮活的案例既是對涉事單位消除安全生產隱患的回溯與復盤,也是廣而告之、形成良好宣傳示范效應的有效載體。
首先,這些典型案例的發布提示相關生產經營單位建立這一獎勵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因為“吹哨人”的積極作為,企業內部的隱患才被及時發現并消除。企業對他們進行物質獎勵、精神激勵,對相關安全生產制度及時“打補丁”,相當于形成了一個消除事故隱患的良性循環,不僅讓更多人看到將員工轉化為企業“安全傳感器”的好處和價值,也讓相關機制的落實更順暢。
其次,這些典型案例的發布提示每一名從業者切實提升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努力成為能夠精準感知并幫助企業消除隱患的有心人——聞到奇怪氣味、聽到異常聲響、觸摸到不該有的高溫,這些隱患點正是備忘錄,提醒從業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重點留意相關位置和環節。
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成功避免事故發生的真實案例,能夠讓更多員工看到“吹哨”的意義與價值,也能進一步激發員工擔當作為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和對企業的歸屬感。
毫無疑問,保障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制定完善操作規程和風險管控措施、設備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職業危害因素控制、應急資源保障與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多地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及時發布典型案例,是對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補充,也有助于推動形成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從“負責人操心”到“大家共同操心”的群防群治局面。不難想象,當越來越多的員工都能掌握本行業領域的事故隱患排查技巧和判定標準,養成提高警惕、抓小抓早的職業習慣,企業的安全生產質效會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更加平穩。
目前,“吹哨人”制度已在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領域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獎勵主體也從監管部門延伸至生產經營單位,但仍有部分企業尚未建立相關機制或者存在有機制不運行、員工知曉度參與度低、獎勵未實際兌現等問題。有關地方和企業還需進一步作為,讓好制度真正得到落實,讓隱患“動態清零”。期待這些有效機制和舉措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