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民 王白石 本報記者 馬一梅 李健
“轟隆……”隨著壓縮艙的轟鳴聲,在龍江森工通北局公司朝陽林場農藥瓶回收點,雜亂的農藥瓶瞬間“變身”規整的塑料塊。
農藥瓶中的殘留藥劑滲入土壤,不僅破壞土地結構,更威脅農作物生長安全。為破解這一難題,通北局公司引入壓縮設備,通過物理壓縮作業,將農藥瓶體積大幅縮減,高效解決了回收處理難題。
“以前處理農藥瓶費時費力,現在設備一壓,污染風險沒了,儲存運輸也方便多了!”林場技術員張春指著剛“出爐”的塑料塊感嘆道。
硬件升級之外,一張覆蓋全域的“網格化”回收網絡正在林區鋪開。通北局公司在各場區及作業點設立一個個標準化回收點,形成“戶收集、點暫存、區轉運”的閉環管理模式。
當地種植戶高偉兵深有感觸:“以前農藥瓶扔了怕污染,留著占地方,現在場區里就有回收點,直接送過去就行,咱黑土地的安全有保障,種地也更安心了。”
從場區的壓縮設備到回收網點,通北局公司用行動向農藥瓶污染“亮劍”。隨著治理工作深入推進,這片珍貴的黑土地正逐漸擺脫污染威脅,持續為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發揮重要作用。
通北局公司副總經理于明哲表示,還將持續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進一步優化設備性能,確保黑土地污染治理工作無死角、全覆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