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張明星宣傳照。
張凌赫懷抱渾身濕透的王楚然,曲線玲瓏,很是養眼。
跟很多網友一樣,我的目光都聚焦在王楚然身上。
我是個還算有禮貌的人,心中默念“罪過”,然后關閉網頁下線了。
現在畫風突變,大家居然不關心王楚然那面容如何精致,身材如何驚艷。
眼光齊刷刷聚焦在王楚然的胯部。
“褲衩子沒勒痕!”
“這內褲什么牌子?”
“求同款無痕設計!”
這劇情,要是拍一部電影,肯定是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
不知道王楚然自己看到網上這種聲音沒有,若是看到,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難堪。
有人說,之所以大家都不看臉了,是因為每天見到的漂亮臉蛋太多了。
只要隨便關注一下娛樂新聞,一張張精致的、雷同的臉,不斷沖擊著你的瞳孔。
見得多了,也就沒有什么新鮮感了。
王小波曾經在《欣賞經典》一文中寫了一段欣賞芭蕾舞《天鵝湖》的事。
有個美國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憶錄里寫道:他看過三百遍《天鵝湖》。即使在芭蕾舞劇中《天鵝湖》是無可爭辯的經典之作,看三百遍也太多了,但身為外交官,有些應酬是推不掉的,所以這個戲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到后來很有點吃不消。……后來他拿到調令離開蘇聯時,如釋重負地說道:這回可好了,可以不看《天鵝湖》了。
文中有想象他看一百遍、二百遍的狀況和感受,很是傳神和有趣,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王楚然的臉蛋也跟《天鵝湖》一樣,再精致的臉孔,在這樣高密度、同質化的轟炸下,也會失去最初的震撼與意義。
于是,我們自然而然地開始“向下”尋找新的興奮點。
當面容的震撼已麻木不仁,當表演的空洞更一覽無遺,那些本應在藝術整體中作為“綠葉”存在的細節,就會成為新的關注點。
今天她衣服褶皺里隱藏了什么秘密?
內衣果真如此絲滑無形?
鞋子又在哪兒尋覓同款?
無痕內褲也就成了關注和討論的點,而且,那曲線確實優美,不看都不行。
這倒不是對美顏的熟視無睹,而是精神在審美饑餓之下被迫進行的一場尷尬降級。
其實,關注外在或者內在的衣服,不是現在才有。
王楚然的名字之前就已成為行走的帶貨標簽。
某品牌牛仔褲標注“王楚然《演員請就位》同款”,售價69元的平價單品瞬間售罄;
朗姿西裝褲直接以“王楚然同款”為賣點,模特圖與劇照并列展示。
商家嗅到商機,媒體推波助瀾,就可以形成一條從眼球到錢包的完美產業鏈。
王楚然那條看不見的褲衩,如今已儼然是某社交平臺的熱門搜索詞條,相關話題如同燒紅的烙鐵炙燙熱搜榜。
人們津津樂道明星“褲衩”的無痕工藝,藝術表達之筆卻在時代畫布上悄然褪色,漸漸消隱于符號化喧囂的嘈雜之中。
現在,我們每一次不雅熱搜的點擊與轉發,都匯成了資本暗河中的股股細流。
它滋養的是流量時代最陰暗的欲望生態鏈,每一環都噬咬著公眾人物的尊嚴與公眾自身的視野。
明星隱私權一次次被娛樂至死的精神踐踏為公開廢墟時,每一粒碎片最終都反射出這個時代最深的荒謬與悲涼。
各位,眼光高一點,往上看一點,別盯著人家的臀部了。
咽了您的口水,或是擦干嘴角的口水,思考一點更有意義的事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