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每日經濟》報道,有消息人士稱韓國總統李在明在經過13天的權衡后,最終決定不會在9月訪問北京,參加中國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韓聯社在7月初報道稱,中國通過外交渠道詢問韓國政府,李在明是否能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的表態是,中方與各方正在保持溝通,并沒有證實但也沒有否認,李在明是否會在9月初訪問北京。
樸槿惠2015年,就已經作為韓國總統參加了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開創了先例。因此李在明出席抗日戰爭紀念活動,是有先例可循的。
李在明講話 資料圖
當然,李在明選擇不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其實也沒有出乎意料之外。畢竟我們選擇通過外交渠道詢問,而不是直接發出邀請,其實就準備好了韓國方面會選擇拒絕。
而李在明選擇不出席,韓國媒體對此的解釋是,之所以韓國政府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美韓峰會和日韓峰會的行程尚未確定。如果在這之前,李在明先訪問北京,可能會讓美國認為韓國對美韓關系的重視程度下降。韓國首先需要做的,是鞏固美韓同盟關系,這是韓國外交的第一優先項。
另外,韓國國內存在大量親美勢力,如果李在明推行“先中后美”的外交政策,可能引發國內反對派的施壓。李在明剛剛組閣不久,這可能會對李在明未來幾年的執政不利。
美韓同盟 圖為美韓國旗
更重要的是,李在明上任之后,必須要明確韓國的外交政策主要方向。如果李在明率先訪問中國,容易引起美國的不滿,從而直接體現在特朗普的對韓政策上。尤其特朗普推行的關稅政策,對高度依賴出口推動經濟發展的韓國極為重要。首訪中國可能會讓韓國在美韓貿易關稅談判上處于被動地位。
多種因素疊加之下,李在明決定不出席九三閱兵也在情理之中。
這其實也反映出,美韓關系在韓國外交政策中依舊是重中之重。
李在明公開的對外政策也是在中美之間不選邊站 圖為中韓國旗
盡管李在明被視為文在寅的接班人,其公開的對外政策也是在中美之間不選邊站。但事實證明美韓關系對韓國依舊是第一位的。這背后也有著多種多樣的原因。
一方面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韓國高度依賴于美國。受到朝韓關系的影響,韓國必須要應對來自朝鮮的軍事壓力,憑借著韓國自身的軍事實力,是難以有效應對的。美韓同盟設立的初衷,也是借著美國力量應對朝鮮乃至當時的蘇聯。這就注定韓國在一些重要問題的選擇上,需要符合美國的利益,比如中韓關系。
受到朝韓關系的影響,韓國必須要應對來自朝鮮的軍事壓力 資料圖
另一方面,韓國在經濟發展上也高度依賴美國。韓國“漢江奇跡”的本質,其實就是在美國推動產業分工轉移下的產物。這才讓韓國在沒有工業基礎的情況下,在汽車業、造船業以及半導體產業上得到技術支持,從而實現快速突破和發展。既然美國能給韓國湯喝,同樣也能把這些產業從韓國剝離,拜登的《通脹法案》和特朗普的高端制造業回流,都證明了這一點。
基于這兩點原因,如果韓國想要保證自身的安全以及經濟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國傾斜,韓國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與權利。
李在明和尹錫悅的差異,只不過是誰更傾向和靠攏美國而已,畢竟韓國的國情決定無論誰上臺,在對外交往中都會將美國放在第一位,同時美國的因素也將會影響韓國政府的對外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