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抵達中國北京。
這次訪問意義特殊,因為這是蘇杰生時隔五年之后,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上一次他來中國,還是2020年的時候。
這五年間,由于中印兩國在邊境地區存在一些爭議和摩擦,雙方關系一度比較緊張,高層往來也基本中斷了。
因此,蘇杰生這次能來,本身就傳遞出兩國關系正在回暖的信號。
中方對蘇杰生這次來訪,給予了非常高的接待規格。
飛機抵達北京時,機場鋪設了紅地毯迎接。
第二天,也就是7月14日,中方一位高級領導人在北京專門會見了蘇杰生。
這種單獨會見,在來訪的外交部長中并不多見,尤其是在參加多邊國際會議期間。
中方通過這樣的安排,明確表達了對改善中印關系的重視和誠意。
在會談中,中方強調了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大國,也是全球南方國家的重要成員。
兩國之間應該成為相互幫助的伙伴,共同實現發展。
蘇杰生外長的回應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他當面作出了兩個重要承諾:
第一,印度將努力保持中印關系發展的良好勢頭,推進雙方互利合作;
第二,印度將全力支持中國主辦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更為關鍵的是,他特別強調,中印關系的發展“不受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擾”。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平常,但分量很重。
在國際關系中,“外部勢力”通常指的是其他國家或集團對兩國關系的干涉。
考慮到過去幾年印度與美國關系密切,常被視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伙伴,蘇杰生這番話中的“外部勢力”,外界普遍認為主要就是指美國。
更引人注目的是,蘇杰生本人過去在對華態度上比較強硬,甚至說過一些對抗性的話。
如今他突然轉變態度,明確表示不受美國影響,這等于把美國“賣了”,讓美方措手不及。
那么,印度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大的態度轉變呢?背后有幾個現實的原因。
首先是經濟上的壓力,特別是稀土問題。
稀土是一種重要的礦產資源,在制造電動汽車、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中必不可少。
中國從2025年4月開始,對七種關鍵稀土實施了出口管制。
這對印度影響很大。印度雖然自己也有稀土礦藏,但缺乏將礦石加工成可用材料的技術。
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在中國。
印度汽車工業使用的稀土磁鐵,主要依賴從中國進口。
印度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協會的負責人維韋克公開表示,如果8月之前解決不了稀土短缺問題,印度幾家最大的汽車工廠將不得不停產。
這直接關系到印度幾十萬工人的飯碗,印度政府壓力很大。
其次是來自美國的壓力。
特朗普政府最近對印度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零部件加征了很高的關稅,還要求印度放棄購買俄羅斯的石油。
印度對此很不滿。在6月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印度罕見地在聯合聲明中批評了美國的貿易政策。
美國和印度的貿易談判陷入了僵局。
這讓印度意識到,完全依賴美國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還有地區局勢的變化。
今年5月,印度和鄰國巴基斯坦發生了空中沖突,印度方面吃了虧。
事后,美國宣稱是自己促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停火。
但印度外交部立即反駁,說停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自己談判達成的,與美國無關。
這件事讓印度看到,美國不僅幫不上實際的忙,還想搶功勞。
與此同時,中國成功調解了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系,幫助這兩個國家改善了關系。
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在上升,而印度傳統的影響力范圍受到了挑戰。印度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外交策略。
蘇杰生這次來中國,帶著解決實際問題的任務。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雙方已經擬定了一份“合作清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解決稀土供應問題、恢復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直飛航班、增加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
這些對普通老百姓都很重要。直飛航班中斷后,往返中印需要轉機,時間從原來的5小時變成了15小時以上,機票價格也漲了三倍多。
而現在雙方通航后,兩國的民間交流無疑會方便許多。
重要的是,在敏感的邊界問題上,雙方都表現出了克制。
2024年底,中印關于邊界問題的特別代表在北京舉行了會晤,達成了六項共識,包括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完善管控規則等。
今年6月,印度國防部長辛格訪問中國時,雙方也同意通過對話來處理分歧。
雖然印度國內仍有一些人在炒作邊界問題,但蘇杰生這次訪問沒有提及這些敏感議題,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合作上。
對印度來說,這次訪問也是在為莫迪總理8月來中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做準備。
去年,莫迪缺席了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合峰會,只派蘇杰生參加。
今年他親自來中國的可能性很大,這將是中印關系進一步改善的信號。
當然,中印之間的問題不可能通過一次訪問就全部解決。
印度在上合組織內的表現還不穩定。就在上個月,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因為堅持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指責巴基斯坦,導致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未能發表聯合聲明。
這種反復性讓外界對印度的誠意仍有疑慮。中方明確表示,關鍵要看印度今后的實際行動。
蘇杰生這次訪華,反映出一個大的趨勢:發展中國家越來越不愿意被大國操控。
當美國只顧自己的利益,甚至對盟友也加征關稅時,像印度這樣的國家自然會轉向尋求更平等的合作。
中國和印度兩國的人口加起來占世界三分之一,但兩國之間的貿易額還不到中美貿易的五分之一。
如果真能實現合作共贏,不僅對兩國老百姓是好事,也能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一個榜樣。
印度外長離開北京時,中印關系已經邁出了新的一步。
但他的承諾能否真正兌現,還要看印度今后如何處理與美國的交往,以及能否在邊境問題上保持克制。
國際關系就像鄰里相處,誠信和相互尊重才是長久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