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里頭的門道可多了去了。老話說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可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最讓人頭疼的往往不是小兩口的感情,而是兩家人的磨合,尤其是和親家打交道這一環。
作家畢淑敏曾說過:“婚姻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考驗的不僅是愛情,更是兩個家庭的三觀與格局。” 這話一點不假,尤其是在商量彩禮這件事上,親家好不好相處,難不難纏,往往能露出不少蛛絲馬跡。商量彩禮時,這些信號得讓你提起十二分精神。
一、 開口就獅子大開口,還句句不離“別人都這樣”
咱們都知道,彩禮是傳統習俗里的一環,圖的是個吉利,是男方對女方的一份心意,也是兩個家庭對新人的祝福。可要是親家一上來就不管不顧,報出一個遠遠超出你們家庭承受能力的數字,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們這兒規矩就是這樣”“你看那誰家女婿,彩禮比這還多呢”,那你就得琢磨琢磨了。
《禮記》里說“禮尚往來”,彩禮講究的是量力而行,是雙方的默契與體諒。要是對方只盯著錢,拿“別人”當標桿,完全不考慮你們的實際情況,甚至把彩禮多少和對女兒的重視程度畫等號,那這背后可能就藏著“難纏”的基因。他們或許不是看重這份“禮”,而是想通過彩禮來彰顯自己的面子,或者把嫁女兒當成了一筆交易。這種時候,往后相處起來,很可能也會事事計較,處處想占上風。
二、 態度強硬,寸步不讓,還愛翻舊賬擺架子
商量事兒嘛,講究的是一個“商”字,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難處,坐下來好好溝通,總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可要是親家在商量彩禮時,態度特別強硬,一點商量的余地都不給,你這邊剛提一句困難,他們那邊就立馬變臉,要么說“這事兒沒得談,少一分都不行”,要么就開始翻舊賬,說“當初你們家怎么怎么樣,現在這點彩禮都舍不得”,甚至擺起長輩的架子,用“不尊重”“不懂事”來壓人,那這親家相處起來,恐怕就不那么輕松了。
老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家人之間更是需要互相包容和理解。彩禮的多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看出對方家庭是否通情達理,是否懂得尊重和體諒。要是對方在這件事上就寸土不讓,處處想壓你一頭,那結婚后,在帶孩子、過節往來等各種事情上,很可能也會得理不饒人,讓你有苦難言。
說到底,彩禮只是婚姻的一個小插曲,真正決定婚姻幸福的,是兩個新人的感情,以及雙方家庭是否能互相扶持、彼此尊重。商量彩禮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家庭三觀”的碰撞與試探。要是遇到以上兩種情況,哪怕只占了一條,都得打起精神,好好想想該怎么應對,畢竟,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找個明事理、好相處的親家,往后的日子才能更省心、更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