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回村吃堂弟的喜酒,這趟老家之行沒白來。
酒桌上聽幾個大媽你一言我一語,總算把現在農村小伙為啥難娶媳婦這事兒給聽明白了——原來好多的人娶不上媳婦,真不是因為沒錢。
堂弟是二爺爺家的孫子,按輩分我得叫他一聲弟。這孩子打小就機靈,嘴巴甜得像抹了蜜,村里人都夸它口才好,用現在年輕人的話來說,它就是社牛。
婚禮當天他忙前忙后,給長輩遞煙倒酒,跟幫忙的鄉親開玩笑,就連后廚的大師傅都被他哄得眉開眼笑。
同桌的李大娘邊剝花生邊感慨:“這孩子有能耐??!家里條件也就那樣,沒讓爹媽掏一分錢,自己貸款買了車,彩禮酒席全靠自己攢,照樣娶了個十分漂亮的媳婦?!?/p>
這話一出,旁邊的王大媽立馬接話:“可不是嘛!你看村東頭老張家那小子,家里蓋了三層小樓,鎮上還有門面,存款也有幾十萬,三十好幾了還單著呢。上次給他介紹個姑娘,倆人在村口大樹下站了半小時,他愣是沒說上三句話,姑娘轉頭就跟媒人說‘這孩子太不會說話了’。”
大媽們你一言我一語,把村里的單身小伙數了個遍。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那些打光棍的,有些是家里條件確實差,有不少人家境并不差,有的開著不錯的車,有的父母早就備好了婚房,但就是在“處對象”這件事上掉了鏈子。
李大娘總結得實在:“現在的姑娘不傻,不光看你兜里有多少錢,更要看你這人靈光不靈光。嘴笨、膽子小、見了姑娘就臉紅,再好的條件也白搭?!?/p>
她還舉例說,村里老李家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天生社牛,見到誰都打招呼,也是靠自己娶上了廣東的媳婦!而他的小兒子,雖然是大學生,可是嘴巴很不會說話,有文憑現在也還單身!
王大媽還給我講了個事兒。去年她給表侄女介紹對象,男方家里是搞養殖的,一年掙個十來萬沒問題。
倆人約在鎮上咖啡館見面,男方全程低著頭玩手機,問一句答一句,連杯咖啡都不知道給姑娘點。
后來姑娘跟王大媽說:“阿姨,不是我挑,跟他待著太憋屈了,感覺還沒跟我家貓聊得開心?!?/p>
李大娘說,現在很多的農村年輕人娶不到媳婦,還是自身的原因,多數條件不差,主要是太內向了,不自信,遇到合適的也不主動,最后就被人先下手為強了!
席間有個年輕媳婦插了句嘴:“現在農村姑娘也見過世面了,有的在外頭打工,有的上了大學,誰愿意嫁個悶葫蘆???倆人過日子,得能說說話、聊得來才行。”
其實不光是農村,現在年輕人處對象都講究“情緒價值”。李大娘雖然不懂這個詞,但她說的道理一點沒錯:“哪怕你條件差點,但你會疼人、會說話,姑娘心里暖,日子苦點也愿意跟你熬。就怕那種三棍子打不出個屁的,你對他好,他也不會說句暖心話,時間長了誰受得了?”
酒過三巡,大媽們的話題更敞亮了。她們說現在農村姑娘選擇多了,不光看男方的經濟條件,更看重性格、情商和責任感。有的小伙明明家里條件不錯,卻總覺得“我沒錢沒人看得上”,見了姑娘就自卑躲閃;有的則仗著家里有點底子,眼高于頂不愛搭理人,這兩種都容易單著。
看著堂弟在席間游刃有余地招呼客人,再想想大媽們說的話,我算明白了:農村小伙打光棍,錢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氣神”。會說話不是油嘴滑舌,主動不是死纏爛打,自信不是狂妄自大。
就像李大娘說的:“做人敞亮,待人真誠,見了機會敢伸手,這樣的小伙子,就算暫時條件差點,也不愁找不到媳婦?!?/p>
當前農村多數人單身,其實真不完全是因為沒錢,更多的還是自身的原因!你說彩禮高,有些條件很不好的,不用彩禮也娶到媳婦!
歸根結底,有不少人單身,更多的還是自己太內向了,不夠自信,膽子小,不主動!你們說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