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湘潭電機子弟中學組織全體黨員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教育實踐活動。湘潭電機子弟中學黨委書記唐新球、校長王錦兵率隊赴楊開慧紀念館、故居及任弼時紀念館、故居參觀學習,通過“現場教學+儀式教育+研討交流”的創新模式,引導黨員教師重溫革命歷史,在紅色沃土上汲取奮進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追尋“驕陽”足跡,感悟初心使命
活動首站,黨員們走進楊開慧紀念館。陵園雕像前,全體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列隊,在紀委書記謝卡娜領誓下重溫入黨誓詞。唐新球在敬獻花籃儀式中指出:“楊開慧同志‘犧牲我小,成功我大'的革命氣節,是新時代教師堅守育人初心的精神坐標。”隨著講解員深情講述楊開慧以生命踐行信仰的壯烈故事,黨員們透過展陳的珍貴史料,指尖輕觸玻璃展柜,仿佛觸摸到“驕楊”烈士以生命捍衛信仰的熾熱溫度。
移步楊開慧故居,斑駁的磚墻與簡樸的陳設如同時光長卷,將革命先輩舍家為國的崇高境界鮮活鋪展在眼前。當視線落在楊開慧父親“板倉先生”楊昌濟創辦的私塾時,黨員教師們的目光齊齊凝住在孔子畫像上。有人輕聲感慨道:“動亂時期堅持辦學,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更隱喻著革命先輩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他們何嘗不是用生命踐行‘仁愛'與‘忠信'的現代'夫子'?”
傳承“駱駝精神”,砥礪擔當作為
下午,黨員教師走進任弼時紀念館。這位被毛澤東盛贊為“中國共產黨的駱駝”的開國元勛,畢生踐行著“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的革命信念。展柜里陳列的一件件手稿、物件,無聲訴說著他拖著病體參與延安整風、轉戰陜北的崢嶸歲月。王錦兵駐足在一雙1947年穿越陜北雪原的草鞋前,目光沉靜而堅定:“任弼時同志‘三怕’——怕工作少、怕花錢多、怕麻煩人,這哪是‘怕’?分明是把群眾裝在心里、把責任扛在肩上的赤子情懷!這雙草鞋正是我們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生動教材!”
銘記“斷腸明志”,永葆忠誠本色
在陳樹湘故居,黨員們駐足聆聽“斷腸明志”的壯烈故事。當講解員述說這位紅軍師長為掩護主力突圍,負傷被俘后毅然扯斷腸子壯烈犧牲的事跡時,許多教師眼含熱淚。參觀后,黨務工作者肖益老師感慨:“陳樹湘同志用生命踐行了‘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這種絕對忠誠的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汲取精神偉力,譜寫教育新篇
返程途中,黨員教師們暢談體會,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唐新球強調:“我們既要始終保持黨性修養,也要將革命傳統教育轉化為教學實踐,滲透在課堂上的提問、教案中的案例、作業里的思考中。讓紅色基因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湘機中學近年來以“紅色地標+紅色校史+革命傳統”為抓手,通過打造“紅色課堂”、開展“紅色研學”、培育“紅色師資”,構建起立體化思政教育體系。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正是學校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的生動實踐——用“沉浸式”教學讓歷史照進現實,既深化了黨性錘煉,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通訊員 宋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