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臺獨”媒體人胡采蘋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奪取曝光度,在社交媒體上說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言論:“臺灣哪里怕你封鎖,一來你鎖不住,二來我臺灣只要鎖定你鹽田寧波上海廈門這些港口騷擾就可以,我不用全炸,事實證明我只要炸一個,其他全部都會癱瘓。”
胡采蘋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若兩岸開戰,只需炸掉一個港口,臺灣可封鎖大陸”。
這些話一出來,很多無腦的臺獨分子覺得是真理,在平臺上贊同響應胡采蘋的這些話。
她的主張是博眼球還是政治目的?若兩岸沖突,封鎖大陸港口真能決定戰爭走向嗎?
一個看似四兩撥千斤的“天才”構想
要說胡采蘋也不是一般人,人家可是臺灣《商業周刊》和中國《財經雜志》的資深媒體人。
但就是這樣一位"專業人士",竟然說出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話。
她信誓旦旦地宣稱,大陸雖然地域廣闊,但物資進出卻高度依賴東南沿海區域。
在她的"精妙"分析中,只要隨便炸掉一個大陸沿海港口,就能讓整個大陸陷入癱瘓。
不僅如此,她還一本正經地強調,臺灣雖然地方小,但海岸線漫長,根本不怕被封鎖。
更有意思的是,她還振振有詞地表示,要是大陸真有能力封鎖臺灣,早就動手了。現在遲遲不動手,那就說明大陸根本沒這個本事。
胡采蘋的言論一出,立即在島內引發輿論嘩然。綠營媒體對此如獲至寶,爭相報道,并大肆渲染臺灣軍事實力,煽動對抗情緒。然而,廣大臺灣民眾對這種不自量力的狂妄言論十分反感,紛紛在網上予以嘲諷和批駁。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胡采蘋這完全是在做白日夢,臺灣的軍事力量怎么可能跟大陸相提并論?
還有網友更是諷刺道,這種言論最多也就是忽悠忽悠不明真相的群眾,在軍事專家看來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面對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民進黨當局不但沒有及時出面澄清,反而變本加厲地煽風點火。
而且,臺立法部門負責人游錫堃又跑去美國刷存在感了。
他到處宣揚所謂的"抗中保臺",聲稱如果臺灣出事,自由世界的燈塔就會熄滅,美國主導的第一島鏈就會被攻破。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由來已久,自冷戰時期起,即將臺灣視為遏制中國大陸的戰略棋子,此策略持續至今。
1979年,美國國會頒布《與臺灣關系法》,要求向臺灣提供防御武器,并保持與臺灣的“非官方”聯系,相關條款清晰界定。
中國大陸經濟與軍事實力持續增強,海軍力量尤為突出,這一趨勢令美國感到不安。
臺灣海峽地理位置關鍵,緊鄰中國大陸,扼守太平洋入口。
這位“戰略家”,究竟是何方神圣?
那么,這位語出驚人的胡采蘋,到底是誰?
翻開她的履歷,你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細節。她畢業于臺灣頂尖的政治大學新聞系,最早在臺灣《商業周刊》工作,是個正經的科班媒體人。
更令人驚奇的是,從2009年到2017年,她有長達八年的時間,是在中國大陸工作和生活的。她先后在北京的《財經》雜志、杭州阿里巴巴旗下的《天下網商》擔任要職,甚至做到了執行主編。
一個在大陸財經和互聯網核心圈子里浸泡多年的人,本應最清楚大陸的經濟韌性和社會運轉的真實邏輯。可偏偏是她,提出了如此脫離現實的觀點。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禁好奇,這八年,她到底看到了什么?
2016年,有人扒出胡采蘋在臉書等墻外平臺上發表的另一副面孔,她將自己在大陸的工作形容為“在敵后”,言語間充滿嘲諷和敵意。
事件曝光后,她在大陸的職業生涯戛然而止。在輿論壓力下,她于2017年返回臺灣,搖身一變,從財經主編轉型為政治網紅,言論也日益激進,“反中”成了她最鮮明的標簽。
這段經歷,或許才是理解她今天這番“炸港論”的鑰匙。
當狂想撞上常識的南墻
我們不妨暫時拋開提案者的背景,就事論事,用最樸素的常識來審視這個“天才構想”,看看它到底有多不靠譜。
首先,它建立在一個完全錯誤的假設上:大陸的優質港口是稀缺資源。
這簡直是對中國地理和經濟的無知。中國大陸有超過1.8萬公里的海岸線,港口星羅棋布。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大陸獨占七席。中國的港口系統,不是一根脆弱的獨木橋,而是一張盤根錯節、互為備份的巨大網絡。
其次,軍事上這可能嗎?
大陸的核心港口,都是戒備森嚴的戰略要地,周邊覆蓋著海陸空天一體化的立體防御網。想靠臺灣那點軍事力量,突破層層攔截,對一個港口實施毀滅性打擊,這已經不是“以卵擊石”了,這更像是雞蛋自己開發布會,宣布要挑戰整個喜馬拉雅山脈。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點,這一擊的后果是什么?
任何直接攻擊大陸本土戰略目標的行為,都只有一個定義:全面戰爭。
那意味著臺灣要面對的,將不再是軍機繞島或軍事演習,而是來自一個世界級工業強國壓倒性的、不計代價的雷霆反擊。那種后果,對臺灣而言,不是什么“戰略勝利”,而是生存與毀滅的問題。
更何況,臺灣經濟近四成的貿易額依賴大陸。攻擊自己的最大貿易伙伴,等于親手砍斷給自己輸血的管子,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屬于經濟自殺。
荒誕的劇本,總有催生它的舞臺
一個在邏輯、軍事、經濟上都漏洞百出的劇本,為什么還能在臺灣獲得市場,甚至被一些人津津樂道?
因為荒誕的劇本,總有催生它的舞臺。
在民進黨當局長期的操弄下,“反中抗中”已經成為島內一種“政治正確”和“流量密碼”。在這種氛圍里,誰的調門越高,誰的言辭越極端,誰就越能吸引眼球,收割政治紅利和網絡流量。
胡采蘋的言論,正是這種政治生態下的產物。它不是為了獻策,而是為了表演。
與此同時,外部環境也為這種表演提供了某種虛幻的“底氣”。美國近年來不斷提升臺灣的所謂“國際能見度”,推動臺灣參與世衛大會、在G7公報中塞入涉臺內容、邀請臺灣參加“民主峰會”……這些動作,都在試圖“掏空”一中原則的內涵,給島內一些人造成“美國會為我撐腰”的錯覺。
喧囂的口號背后,是冰冷的地緣政治法則
當胡采蘋在輿論場上盡情表演時,真正決定臺海局勢走向的,卻是那些冰冷的地緣政治法則。
對于外界的種種小動作和島內的種種喧囂,中國大陸的立場清晰且從未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是處理所有涉臺問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礎。
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沒有法理依據加入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這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常識,也是不可動搖的紅線。
大陸對島內某些荒腔走板的言論,有時會表現出一種“大人看小孩不懂事”的包容。但這絕不意味著,在觸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問題上,會有任何妥協的余地。
舞臺上的表演終將落幕,而現實世界的劇本,早已寫定了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