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泰國政治情況復雜,多種政治走向都有可能。
政治真空與民調支持
7月1日,憲法法院以多位參議員遞交的道德失范申請為由,將現任總理佩通坦停職,導致執政聯盟出現重大分裂與信任危機。在此背景下,多項民調顯示,約三成左右的受訪者支持讓巴育重掌總理權杖,反映出其在保守派與軍方支持者中的相對優勢;同時,也有逾四成的民眾呼吁立即更換現任總理,以恢復政治穩定與國家安全感。
政黨博弈與軍事?保守聯盟
巴育曾以“人民團結建國黨”領袖身份參與組閣,其深厚的軍方背景與?;逝申P系網,使他在關鍵時刻仍能獲得部分武裝力量與參議員的支持。保守派內部普遍認為,如今重啟“老將回歸”方案,是維系既得利益與政局穩定的較優選項。
憲法條款與任期限制
根據2017年憲法,泰國總理任期不得超過八年。關于巴育任期起算點的爭議由來已久:他自2014年政變上臺以來,其前期非常態政府服務時間是否納入八年限期,憲法法院已有過有利于其延續執政的裁定?!捌鹚泓c置后論”若再被采納,將使巴育在法律上可服務至今年8月,且他若再次當選,也可能借助類似解釋推動更長續任。
議會結構與參議員投票權
雖然早前通過的改革方案計劃剝奪未來新參議員對總理選舉的投票權,但現有參議員多由2014年軍政府任命,他們在聯合國民議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合議)選舉總理時依然擁有決定性影響力。若巴育能夠整合“人民團結建國黨”議席并贏得保守派參議員的聯合支持,其在聯席會議中獲勝并非不可想象。
社會態度與選舉預期
然而,泰國青年與都市中產對軍方干政的反感日益高漲,新興政黨和學生運動近期頻繁呼吁立即解散國會并進行重新選舉,認為唯有通過選舉才能帶來真正的政府更迭。同時,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與持續通脹,也加劇了民間對現狀的不滿。如果重任落在巴育身上,恐將遭遇更大規模的街頭抗議與社會動蕩。
總結
總體而言,巴育重返總理寶座的可能性雖因其牢固的軍事與參議院支持網絡而存在,但也面臨憲法約束、民主派力量集結以及社會輿論的強大反彈。若執政聯盟無法迅速達成替補人選或推動有利于他的憲法解釋,則“軍方老將”回歸將成為保守陣營最現實的選項;反之,若新興政治勢力能在下議院獲得更大話語權并促成解散國會,則巴育回歸的門檻將顯著提高。因此,巴育再次擔任總理既有制度與勢力支撐,又需應對民意與法律的雙重挑戰,最終結果仍充滿不確定性。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