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韓紅悄悄發了一條微博,分享了自己的幾個好消息。
這條深夜動態并沒有配上什么激烈情緒,但卻給粉絲帶來了很多期待。
然而這份“好消息”的背后,是長達數月的風波,卻是輿論裹挾下的誤解與指責。
“韓紅速度”,被點贊也被盯上
在社交平臺上,韓紅發文宣布自己的四個好消息,自己將要在北京開辦簽售會。
同時,備受期待的演唱會也有了好消息。
據她講述,合肥場的演唱會將要開始,而嘉賓也會唱的非常好聽。
一時間,這個人選成為了大家的關注焦點。
雖然孫燕姿說要保密,但是韓紅卻表示做好事不需要偷偷摸摸。
在這幾個好消息中,最后這一點也讓人看到了無數心酸。
畢竟,韓紅在慈善事情上,曾經也遭受過無妄之災。
時間拉回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驟然襲來。
韓紅作為公眾人物,第一個站出來喊話捐款行動。
她動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脈和資源,在短時間內把一車車醫療物資送進了最前線的醫院。
救護車、口罩、防護服,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到達。
她的基金會每天都在更新進展,幾乎是全程公開、透明。
那段時間,很多網友都在微博上喊:“別捐別的了,捐給韓紅。”
這背后的信任,是她多年慈善積累下來的結果。
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些聲音開始冒頭。
有自媒體質疑她的基金會信息披露不夠。
有人說她違規募捐,還有人冷嘲熱諷地問:“一個唱歌的,懂什么公益?”
輿論是一把雙刃劍,信任她的人,給她掌聲;質疑她的人,把她推向了風口浪尖。
2020年2月,一個名叫“司馬3忌”的網絡博主突然實名舉報韓紅慈善基金會。
他在微博連續發了幾篇長文,逐條分析基金會的年報數據,質疑韓紅涉嫌違法募捐、信息造假。
還說她個人在基金會的捐贈金額遠低于所說的“傾家蕩產”。
這一系列舉報在網絡上引發了強烈反響。
有些人開始認真翻看基金會過往的財務報表,有些人則直接在評論區罵韓紅“作秀”“圈錢”。
讓人意外的是,司馬3忌的舉報文章中,有一條重要數據截圖其實是P圖。
他引用的所謂“韓紅只捐65萬”的數據,其實是2015年的截圖。
但被他貼在2016年的工作報告上。
這樣的操作讓不少網友開始懷疑這場“監督”的動機。
有人指出,這并不像單純的善意提醒,更像是帶節奏的攻擊。
但即便有爭議,這份舉報最終還是被相關部門受理了。
韓紅的慈善之路第一次被官方調查。
2020年2月21日,北京市民政局發布了正式通報。
通報稱,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在疫情期間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上運作比較規范,應該給予肯定。
但也確實存在部分募捐信息公開不及時。
以及在未取得公募資格前進行了公開募捐行為的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民政局要求限期整改,并依法規范運作。
這個通報既不是全盤否定,也不算完全“洗白”。
它是一份中肯的答復,一方面認可其實際貢獻,一方面指出存在的程序瑕疵。
然而舉報人楊宏偉對這份答復并不滿意。
他在微博發文,稱北京市民政局事實認定有誤,忽視了韓紅多年“非法募捐”的主觀惡意。
并表示將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
風波還沒有結束,輿論還在翻滾。
韓紅終于發布那份來自官方的“好消息”截圖,沒有長篇聲明,也沒有回擊。
她用一種極其克制的方式,把這件事畫上了句號。
她沒有去控訴舉報人的動機,沒有去辯解“我到底捐了多少錢”。
沒有試圖輿論反擊,只是簡簡單單讓大家知道:清白得到了認可。
很多網友留言說:“你總算等到了這一天。”
也有人感嘆:“做慈善的人,為什么要這么辛苦地證明自己?”
明星做慈善,本該是社會向善的一種力量,為什么會變成被懷疑、被攻擊的對象?
而韓紅,這些年一直扮演著“抱薪者”的角色,卻屢屢在風雪中被凍傷。
在輿論最激烈的時候,有一條被瘋狂轉發的說法是:“韓紅說她把能捐的都捐了,但年報顯示她只捐了65萬。”
這句話看起來有理,其實暗藏陷阱。
“65萬”來自2015年,當時基金會剛成立。
而捐贈不僅僅體現在某一年的某一個數額上,更體現在持續不斷的投入。
事實上,多年來,韓紅累計捐款超過千萬。
更重要的是,她帶動了整個團隊做事,而這個團隊的工作人員。
很多人每月工資只有一千多元。
這不是一場明星為了立人設的作秀,這是一群人帶著理想主義在運作一個純公益的機制。
他們沒有太多管理經驗,也確實在流程上不夠規范。
但那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熱忱,不是有意為之的違規。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制度和熱情之間的碰撞,信任與懷疑之間的拉扯。
韓紅慈善不只是募捐
很多人不知道,韓紅做慈善不是從新冠疫情才開始的。
早在2000年,她就開始資助貧困學生和孤兒。
她領養的第一個孩子,是貴州纜車事故中奇跡生還的孤兒潘子灝。
2011年,她發起“百人援藏”活動,組織上百名醫療專家深入偏遠地區義診。
很多醫生自費前往,很多志愿者連續數月吃住在高原。
這不是短期行為,這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
她也曾因此患上嚴重的高原反應、失聲、生病。
她幾次在演出中暈倒,醫生建議她多休息。
可她說:“沒關系,還有很多孩子等著我們送藥過去。”
這不是簡單的捐錢,而是把身體也搭進去了。
明星做慈善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
一方面,他們天然擁有流量,容易帶動公眾參與,另一方面,他們也更容易成為靶子。
一旦有一點流程瑕疵,就會被無限放大。
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質疑,就會被認為“心虛”。
一旦捐少了,就會說“虛偽”,捐多了,又說“作秀”。
公眾對明星慈善既有期待,又充滿審視。
這種審視很容易變成傷害。
但問題在于,我們是否真的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可以安心行善的環境?
在這次風波中,除了韓紅,還有很多同樣低調做事的慈善人也感到寒心。
他們不是不愿意繼續,而是不知道下一次,會不會輪到自己被質疑、被攻擊、被舉報。
結語
韓紅不是圣人,她也有情緒,也會疲憊,也會有做得不周的地方。
但她做慈善的初心,是一目了然的。
她說自己不是慈善家,她只是想為這個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而這個社會,是否該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傷害?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這句話,在韓紅身上體現得再貼切不過了。
她不需要所有人都理解她,但她至少值得被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