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六安一中高三(11)班的萬佳樂,拆開了那個讓無數(shù)人羨慕的正紅色包裹——國防科技大學(xué)錄取通知書。
當“攜筆從戎、報效國家”八個大字撞進眼簾時,這個大男孩的眼睛亮了。而這一幕,像極了四年前:2021年,他的哥哥萬佳豪也是從六安一中出發(fā),帶著同樣的信念走進了這所頂尖軍校。
從哥哥到弟弟,從2021年到2025年,六安一中這對“國防兄弟”用接力的方式,把青春夢想寫在了祖國的國防事業(yè)中。
接過通知書的萬佳樂難掩激動。套盒內(nèi),除了錄取通知書和入學(xué)報到憑證,一份立體書生動還原了國防科大的標志性景觀,“政治紅、軍事綠、科技藍、文化紫、幸福橙”的校園文化躍然眼前,讓人直觀感受到這所軍校的獨特魅力。戴上隨通知書附贈的榮耀綬帶,他昂首挺胸——這抹鮮亮的紅色,是對他選擇的致敬,更是對未來使命的見證。
“萬佳樂是個特別踏實且有鉆研精神的孩子。”班主任兼生物課老師孫蔣兵提起他,贊不絕口。作為生物課代表,萬佳樂對學(xué)科的熱愛溢于言表:課堂上專注聽講,課后總追著老師探討問題,刨根問底的勁頭讓人印象深刻。在孫老師眼中,他更是“眼里有光、心中有方向”的孩子:“從高一開始,他就以哥哥為榜樣,把報考國防科大作為明確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不僅努力提升文化課成績,還堅持鍛煉身體,積極參加學(xué)校的國防教育活動,綜合素質(zhì)非常突出。”
母親楊金蘭捧著錄取通知書的手微微顫抖,仿佛捧著世間最珍貴的禮物。“兩個兒子的選擇,是全家的驕傲!”她難掩激動,“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看著他們朝著夢想奔跑,就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心愿。”
兄弟倆從小就對軍人、對國防有向往,2021年萬佳豪被錄取時,萬佳樂就認真許下承諾:“媽媽,我以后也要去。”這幾年,看著萬佳樂一步步朝目標奮進,不偷懶、不松懈,楊金蘭既心疼又欣慰:“哥哥偶爾打來電話,兄弟倆聊得最多的就是學(xué)習(xí)方法和未來理想。”談及兒子們的選擇,她坦言“有不舍,但更多是自豪”:“他們想為國家做事,這是最光榮的追求。”
“哥哥是我的榜樣。”萬佳樂說,2021年哥哥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特意查閱了國防科大的資料,“看到哥哥在軍校訓(xùn)練、學(xué)習(xí)的照片,我就暗下決心,要像他一樣穿上軍裝,學(xué)好本領(lǐng)。”
對于即將到來的大學(xué)生活,萬佳樂滿懷期待:“我知道軍校的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會很嚴格,但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我會帶著家人的期望和老師的教誨,在新賽道上努力拼搏,爭取超越,將來在國防領(lǐng)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萬佳樂(中)和母親楊金蘭(左)
班主任孫蔣兵老師(右)合影
萬佳豪、萬佳樂的接力逐夢,正是六安一中育人成效的生動寫照。多年來,學(xué)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辦學(xué)理念,以國防教育為紐帶,厚植學(xué)子的家國情懷。從國防主題班會到軍事拉練,從專家講座到紅色研學(xué),一系列浸潤式教育活動,讓“強國強軍”的種子在青春心田扎根生長,讓“報效國家”的信念成為學(xué)子們的精神坐標。這里不僅培養(yǎng)成績優(yōu)異的學(xué)子,更塑造胸懷家國的棟梁。一批又一批像萬佳豪、萬佳樂這樣的學(xué)子,帶著母校賦予的家國情懷奔赴遠方。
來源:六安新周報融媒體記者皮正莉 高磊 張笑
編輯/汪倫 監(jiān)制/蘭天 終審/孫峰 朱天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