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機車網,每晚9點17分
JC君和你一起聊摩托
兄弟們,關于摩托車的騎乘三角,我們大多數時候的印象就是,不同車有不同的設定,而且即使同一輛車能做調整那也是微乎其微,試想一下,如果一輛車同時具備了街車、跑車、巡航車的騎乘三角,那么買一輛車有三種玩法是不是就很有意思了。
讓摩托車在騎行者身下變形,以適應當前騎行環境的“正確”騎行姿勢,這種理念在摩托車行業已經存在了三十多年 ,1990年雅馬哈就發布了一款奇怪的車型Morpho,因為超前的理念和設計,這款車在當年就登上了摩托車屆最權威媒體《Cycle World》的封面。
Morpho的車把和腳踏可以移動,可以從賽車的騎姿轉換成相對直立的旅行車姿勢,但是這個牽扯到很多機械相互關聯的部分,比如車把和車頭的連接,剎車、離合器的安裝,以及腳踏檔桿和剎車的位置如何同步調整,還能保證車輛的穩定可靠,但這種理念對后來的車型發展還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近春風申請了一個可變騎姿的專利,通過一種廉價、簡單的系統來實現騎姿的改變,而且該系統可以輕松適應幾乎所有現有的摩托車設計。
可變車把機構的正面視圖
從車頭開始,春風的這個設計,通過夾在上叉臂上的兩個支腳以及微型叉臂實現車把的升高以及角度調整。
CFMoto車把處于最低位置的專利圖
該執行器設計簡單,電機與絲桿嚙合,因此電機旋轉時,桿會向上伸展或向下拉動。當中間的桿向上伸展時車把向上移動,相對的握把姿勢就會偏街車偏舒適,當桿向下收縮時,車把也會向下整體握把姿勢也會變得更為低趴激進。
CFMoto可變高度腳踏板專利圖
腳踏也使用類似執行器進行調節。每個腳踏安裝一個執行器,作用于從腳踏延伸出的一根桿,通過一個樞軸連接到車架上部腳踏安裝支架,再連接到執行器。第二個連桿將腳踏連接到下部腳踏安裝支架,增強了設計的強度。連接腳踏和執行器的主連桿具有蹺蹺板式運動,這意味著當執行器伸展時,腳踏會沿弧線向下和向前移動,從運動型騎行中較高的后置位置切換到較低的前置位置,以實現更輕松的騎行體驗。
腳踏板系統的另一個視圖
與之前大多數可變騎行姿勢的嘗試相比,CFMoto 設計的優勢在于它所需的組件相對較少——三個簡單的機電執行器、一個車把支架、一個重新設計的上叉以及一些腳踏連桿。所有這些部件都可以用螺栓固定在幾乎任何傳統摩托車上,而無需對其結構進行重大改動。
但是專利中并沒有提及關于離合器、檔桿、剎車相關聯動的部件在車把和腳踏調整過程中是如何來配合的。但是相信可以可以針對不同車型做相應的技術適配。
那么你對這技術怎么看,如果哪天買了一臺多功能車型,平時是街車,出遠門是旅行車,到野地里還能越野,是不是也很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