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來,印度空軍終于要把垂涎已久的蘇-57“將軍”請進門了!印俄合作生產、帶部分印方定制設備的首批6架戰機,即將飛抵南亞大陸。俄國防部消息人士向印度媒體證實,2025年將是蘇-57實現海外部署的關鍵年。
印度軍方一片沸騰。這批隱身戰機被視為對抗中國和巴基斯坦尖端空中力量的關鍵王牌——一旦形成戰斗力,南亞的天空規則或將重寫。
然而,這份戰略信心僅僅飄了數日,就遭遇巴鐵的精準狙擊。
巴基斯坦空軍新任參謀長穆罕默德·阿爾沙德·汗上將日前訪華行程剛一結束,當地權威媒體就抖出猛料:
巴方明確尋求獲取第五代隱身戰斗機!據內部人士透露,巴空軍高層在與中國軍工集團閉門會談時,特別強調需要“能對抗蘇-57級別的尖端平臺”,甚至直接點出中國軍方的頂尖主力機型殲-20的名字——“那將改變區域平衡”。
這話語背后,火藥味十足——幾乎就是對著印度的蘇57計劃“隔空喊價”。南亞軍備博弈的針鋒相對,從采購清單已然嗅得出硝煙味道。
問題在于,巴鐵“點名要殲20”的底氣何在?美制F-16機隊服役已超過三十年,部分已經變身“空中老爺車”,可靠性飽受質疑。面對印度數百架蘇-30MKI,更有陣風及即將到來的蘇-57三叉戟組合,巴空軍壓力山大。巴國內分析指出,
五代機已非奢侈品,而是生存剛需。
殲-20作為中國空中力量的利劍,性能早已無須證明。珠海航展的驚艷“開彈倉”,實戰訓練中的高超表現,以及西方軍方的密切關注,無不彰顯其強大技術實力。若巴鐵真能擁有殲-20加持,印度空軍多年倚仗的技術優勢便將消弭殆盡,這才是南亞地緣天平真正動搖的時刻。
但“點名”與“交付”之間,隔著一道政策鴻溝。
土耳其軍事專家奧斯曼·穆拉特指出,
“中國自用版殲-20出口可能性幾乎為零,這關乎最核心的國家安全利益。即便巴鐵情深義重,也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突破。”
路透社近期一篇深度報道也引述了類似判斷——中國一直強調殲-20的國家戰略價值,尚無外銷記錄。真正能突破這一默契的關鍵變量,或許是中巴聯合開發方案的推進速度。
回望中巴合作的FC-31“鶻鷹”(后被冠以殲-35之名)項目已有淵源。當殲-35披上中國海軍艦載機的全新戰袍頻繁露面,巴基斯坦軍方恐怕更堅定了另一條路徑的決心——與其等待未知結果,不如加速自研聯合體的推進節奏。
知名軍事門戶《Defence World》披露,
伊斯蘭堡正全力支持中巴合作的第五代機項目,并準備投入相當規模的資金。分析認為,一款源于殲-35成熟技術、兼顧巴方特殊需求和成本承受力的新型雙發隱身戰斗機,才是現實博弈中的最佳籌碼。
中國駐巴基斯坦前武官認為,巴方點名單,既是表達信任與期望,更是在試探戰略選項的邊界。“中巴軍事互信無可挑剔,但裝備合作更需尊重技術與戰略的現實條件。”
最新衛星照片顯示,一架帶有特殊標識的新型隱身戰斗機在某航空基地全狀態試飛,西方分析認為這正是全新形態的殲-35改進型。未來五年內,南亞的天空或將上演一場隱身戰機的“雙雄會”。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由印度引燃、巴基斯坦叫牌的五代機大博弈已經開賽。殲-20的命名只是一次戰略試探的起點,真正落地、形成作戰能力的時刻,才是南亞天空規則真正被撼動之時。技術替代路徑與大國博弈的深層邏輯,將在未來的藍天之上書寫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