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8日,2025獨牙青少年中式九球·鯤聯賽第二站在天津武清海關總署教育培訓基地隆重開幕,作為初代導師的張海洋,同時也是天津培訓的總舵主,也攜帶40多個少年前來迎戰…】
43歲多張海洋,身上還保有初代臺球人具備的顯像特征:生如野草,不屈不撓。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路在臺球的草莽江湖中摸爬滾打。
他的人生分水嶺,大抵出現在2014年。更確切的說,是在自己的孩子降臨之后:
在此之前,他以粗糲的姿態闖入臺球圈。作為條件較差的工人后代,他最快樂最糾結的記憶都發生在臺球房。最快樂的是球落袋的美妙音符,最糾結來自在這里和父親不期而遇后揮動的老拳,往往沒人時打,有人時更會揍。在叛逆情緒支配下,14歲的張海洋平生的第一份職業就是臺球廳,領著一月270元的薪水。隨后,從服務員、擺球生到練球生,他走完了第一代臺球人都走過的路。晚11點球房關門,老板一般將他鎖在臺球房。而這個時候,他往往會偷偷打開窗戶,將那些臺球高手接進。球房可以免費使用,但必須得教他打球。
就是在這種“野路子”的學習中,張海洋很快在佳木斯打出名堂。2001年,他又背著球桿闖哈爾濱,又很快稱雄省級賽事。為了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他在2003年加入到“北漂”行列——在北京,一個包袱一把球桿的他,和師傅喬鳳偉一家擁擠在2室一廳的狹窄空間內。大他7歲的喬鳳偉,是好學生轉入臺球賽道的典型代表——在一路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吉林師范大學后,毅然決然的喬鳳偉放棄了一份高薪的白領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臺球的滾滾洪流中。而彼時的北京,幾乎成為了中式臺球的勝地,云集了國內幾乎所有的頂尖高手。凡爾賽一下,張海洋也幾乎贏過這里所有的高手。在職業賽場,他也斬獲過2007年煙臺喬氏排位賽第三,并于2012年刷新了職業生涯的最高積分排名——第17位,距夢想的十六強僅僅一步之遙。
有時生活就如同當年臺球廳一樣,命運為你關上一扇門,卻為你打開了一扇窗。2014年完成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的張海洋,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方向。他得出的結論是,過往都是瞎混,只有教練才是人生正道。這一方面源于對臺球項目發展的精準判斷,更主要的還是關門弟子吳振宇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吳也是黑龍江佳木斯人,加入臺球行業也是純屬偶然:一直成績名列前茅的他,在初二時突然跟爸爸提出:不想上學了,轉而專攻臺球。在和家長充分溝通后,張海洋提讓孩子休學一年的建議:能打,就繼續;不行,要回來好好學習!
從吳振宇身上,張海洋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悟性好,內向,執拗,刻苦。于是,在北京、浙江等地,師徒開始了漂之旅,一起打比賽,一起住單身公寓。初當教練的張海洋,和弟子在生活中并沒有太多的交集,維系他們的,只有臺球——他嚴格規定吳振宇每天至少練一個多小時基本功,5個小時的專項訓練,然后找人做對抗賽。
在張海洋的鞭策下,18歲的吳振宇在2011年初登大師賽舞臺;2015年開始參與了決金中式九球世界球王爭霸賽冠軍等多項榮譽;2017年起,吳振宇幾乎每年都有代表作,從2017CBSA北京·密云中式臺球國際公開賽一路過關斬將拿到冠軍,到2018年超級對抗賽九江站奪冠,又在高手云集的CBSA中國精英賽打入四強,再到2019年世錦賽八強。他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張海洋職業夢想的延續。
2016年,他的得意弟子名單又加上了雷鎰瑋。在他的悉心打磨下(他甚至免去了雷鎰瑋的學費生活費等),18歲的雷鎰瑋在2019年夏天實現爆發:先是在中國公開賽闖入四強,隨后在中國錦標賽連克諸多強敵,拿到一座含金量十足的獎杯。尤其是決賽面對楊帆,他摧枯拉朽的表現,至今還讓無數球迷津津樂道。
隨后,包括楊紫程等00后徒弟,開始陸續在中式臺球賽場顯神威。等到2025年7月8日至18日的獨牙青少年中式九球·鯤聯賽第二站舉行,740名資格賽選手中,恒軒(天津)張海洋臺球培訓基地派出的42名選手,一舉斬獲22位正賽席位……
人們才猛然發現:原來,他已經成為中國臺球教練的頂流,原來,他一直奔走在臺球教學的最前沿。
他是最早嘗試微信教學的專業臺球教練。迄今為止,他已經送走了數十屆微信課堂畢業生,累計線上線下教學共計三五萬人,就連LCBA黑龍江球王侯阿楠、世界錦標賽冠軍李博和全國冠軍孟釩雨等都接受他的點撥。如今臺球市場紅火,但他并不主張學習臺球的人一哄而上,“每次家長送到我這里來,我都會耐心勸說,玩和搞職業是兩回事。你準備好讓孩子十多年都從事這項運動嗎?”
他是最早一批參與直播帶貨領域的臺球人。但在直播產業最紅火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抽身而退,理由是目前的臺球主播泥沙俱下,“希望大家都做植樹人,不要覺得這個行業現在好就一擁而上,一遇冷就一哄而散。”
他還是較早一批參與解說的臺球人。他的解說接地氣但不低俗,風趣幽默又不乏專業,背后是對對用戶的用心與尊重。
臺球即人生,20年的沉浮,張海洋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財富觀、價值觀。在他看來,不管哪種身份,自己都有一個堅持:要有正確的風向,做這方面的標桿。
張海洋的臺球培訓基地距他家大約70多公里,他平常吃住都在基地,一年中只有偶爾幾天回家。他坦言自己是個乏味無趣的人,除了陪陪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工作,而他的愛恨情仇,都維系在那個小小的臺球上。
要說有啥遺憾,就是張海洋的孩子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臺球,而是一些對抗性運動,比如搏擊、羽毛球和籃球等。
張海洋也沒有太過糾結,他相信一切順其自然,也相信一切水到渠成。正如他對臺球培訓工作,也有著清晰的認知——他希望這個基地能成為中國臺球的阿賈克斯隊,無數的青年才俊在此聚集,并在此完成雄鷹展翅前最后的準備工作,接下來,“當然是飛得越高越遠越好。”
幸福的一家三口
張海洋的團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