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時,黃牛們曾瘋狂叫囂:“這車必漲!不搶就虧了!”
短短一個月,劇情卻徹底反轉——二手平臺上,原價轉單、甚至虧本甩賣的訂單鋪天蓋地。那些曾被炒到加價1.7萬的“香餑餑”,如今部分車型只敢溢價2000-3000元,而交付周期長的訂單,直接“破發”。
一、黃牛的“暴富夢”為何碎了?
政策倒計時:購置稅“紅線”逼出恐慌拋售
根據新規,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從全額免征收變為減半,每輛車最多省1.5萬。這意味著:
年底前提車:YU7(25.35萬-32.99萬)能省1萬多稅費,疊加補貼更香;
年后提車:落地價直接貴幾萬,性價比崩盤。
黃牛囤積的“2026年交付訂單”,瞬間成了燙手山芋。買家算完賬扭頭就走,只剩賣家含淚割肉。
泡沫破裂:沖動下單的代價
盲訂的苦果:許多人連實車都沒摸過,就被“限量秒光”的營銷裹挾鎖單。
預期落差大:試駕后,有人吐槽“方向盤偏右”“音響發糊”,中大型SUV的操控感與SU7跑車定位截然不同,幻想破滅。
黃牛自己也慌了:有投機者手握300多單,發現交付周期拖到45周,怕賭輸只能提前拋售。
二、黃牛的游戲規則,這次為何失靈?
SU7的“神話”無法復制
SU7的成功讓黃牛誤判形勢,但YU7面臨更殘酷的現實:
產能拖后腿:訂單量是SU7的3倍,但工廠產能跟不上,交付周期拉長至近1年,買家耐心耗盡;
競品虎視眈眈:特斯拉Model Y等對手趁機“截胡”,用現車挖走等待中的用戶。
小米的“反黃牛”暗招
官方限制鎖單后修改購車人信息,黃牛只能通過“偽造親屬關系”或“提車后過戶”鉆空子,操作成本飆升;
客服明示“建議走正規二手車交易”,變相勸退投機者。
三、市場正在回歸理性:車終究是拿來開的!
黃牛暴利時代終結
早期黃牛4000元收單,轉手賣1.7萬;如今加價空間縮水至10%,部分訂單甚至虧本。有黃牛自曝:“這就是賭,賭輸了認栽”。
消費者的覺醒
拒絕為情緒買單:YU7的“生態光環”敵不過真實體驗,試駕后退單增多;
政策理性決策:寧可原價接盤年底前能提車的訂單,也不碰“年后的稅坑單”。
小米YU7本是臺好車,但被黃牛和跟風黨炒成了“金融產品”。當狂熱退去,只剩一地雞毛:
對黃牛:囤單炒作是刀口舔血,政策+產能隨時教做人;
對用戶:車不是盲盒,省下的稅錢比黃牛加價實在得多。
此刻,二手平臺那些原價轉單的賣家,或許正懊悔:“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