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2日,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寶塔財菁隊”師生赴延安革命紀念館開展“追尋紅色財經足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實地研學黨的財經工作歷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在紅色文物中感悟初心使命
在莊嚴肅穆的紀念館內,實踐團隊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重點瞻仰了那些記錄著黨的財經工作輝煌歷程的珍貴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特別是記錄在《西北蘇區群眾幫助紅軍解決物資統計表》的數字,帶領參觀者回溯到那段感人至深的歷史之中。這些數字絕不是冰冷的符號,它們背后所蘊含的是人民群眾與紅軍之間深厚的情誼。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群眾們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僅有的物資,甚至是最后一碗米,都無私地送去做軍糧,盡自己所能全力支持紅軍的革命工作,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展現了人民群眾與紅軍之間牢不可破的團結與信任,也彰顯了黨的財經工作在那段歷史時期的重要作用和輝煌成就。
在陜甘寧邊區蘇維埃政府曾經使用過的那把斑駁的算盤上,歲月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艱苦奮斗的歷史。每一個算珠的滑動,它們共同見證了革命先烈們如何巧妙運用手中有限的資源,將資金效益最大化,以堅定支持革命事業的壯舉。這把算盤不僅是計算工具,更是那段艱苦歲月的見證者,見證了共產黨人如何在物質匱乏的條件下,依然堅持斗爭,為革命事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樣,在《清澗縣高家村分窯賬》中,那一行行工整的記錄更是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些賬目詳細記錄了每一筆收入和支出,體現了黨在基層工作中對群眾利益的高度重視。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黨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的生動寫照,展現了黨在艱苦環境中依然堅持為人民謀福祉的堅定信念。這些賬目不僅是經濟活動的記錄,更是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見證,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在歷史文獻中汲取智慧力量
隊員們以滿腔的敬意和專注,深入學習了《陜甘寧邊區政府保障人權財權條例草案》以及其他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在這些珍貴的、泛黃的文件中,諸如“公私財產同等保護”、“借貸利息不得超過月息三分”等條款,彰顯了我黨早期經濟治理的智慧光輝。毛澤東同志的題詞手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與《陜甘寧邊區建設廳關于生產自給報告大綱的命令》相得益彰,生動展現了在黨的英明領導下,邊區軍民如何開展大生產運動,創造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這些歷史文獻不僅是對過往歲月的記錄,更是對未來的啟迪,對后輩的啟示,唯有依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實現豐衣足食,才能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不斷奮勇前進。
在學思踐悟中強化責任擔當
通過這次活動,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黨的財經工作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經濟活動,而是一段充滿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的實踐歷程。這段歷程中,無數的黨員和干部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共同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和挑戰,共同書寫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歷史篇章。隊員們紛紛表示,他們將繼承和發揚這種紅色財經的傳統,將延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專業學習之中,以實際行動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彰顯青年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的實踐活動,不僅是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程,更是一堂深入的專業思政課程。隊員們將以此為契機,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使延安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紅色資源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精神的財富。他們將通過學習和實踐,將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轉化為推動自己前行的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
文案:寶塔財菁隊
排版:何鈺淳
責任編輯:郝濱楨 侯丹萌 劉心語
審核:鄧鍇 郝亞杰 楊岳
商學院商苑傳媒新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