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幾年,要說臺灣誰最會兩頭下注,誰最“吃飯砸鍋”,誰就是遠東集團。這家上百年老字號,一邊拿著大陸市場的“超級大紅包”,一邊又往“臺獨”小圈子里撒錢。這樣的事,過去不少人看在眼里,嘴上說著“大家賺錢,河水不犯井水”,可等到大局風向變了,你會發現,兩岸的容忍早就見底,遠東這類“金主老大”,終于等來了“殺雞儆猴”的一天。
說遠東集團的故事,其實就得先講講它的“開山鼻祖”——徐有庠。這個名字,放到臺海兩岸的商界,那都得讓人豎大拇指。1911年生人,正趕上中國最亂的時候。那年月,家里人巴不得孩子走仕途,但他偏不走尋常路,覺得做生意才有出頭天。
年紀輕輕跑上海做學徒,吃了不少苦。可他人精得很,既肯吃苦,也會來事。商行忙不過來,他一個人頂仨人用,老板看得眼里,全力栽培。等手上有點積蓄,別人還在考慮要不要跳槽,他干脆“自立門戶”,開起了同茂糧行,轉頭就成了上海灘響當當的人物。
后來,上海局勢動蕩,他跟合伙人又搞起遠東制造廠。抗戰那會兒,什么都缺,他能在亂世里接連中大單,等到抗戰勝利,早已成了那批從“炮火中爬出來”的新貴。
但是歷史洪流誰也擋不住。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徐有庠果斷“打包”離開,帶著本錢和經驗另起爐灶。
新生活,新的挑戰。那年頭的臺灣,百廢待興。很多“外省人”都覺得孤立無援,徐有庠卻眼光毒辣——大陸經驗、資金、關系網統統派上用場。紡織、建材、零售,哪里缺什么他補什么。臺灣基建熱潮,他的水泥生意跟著起飛。遠東集團,成了全島叫得響的企業巨無霸。
可徐有庠這人,做生意不是只為賺錢。他很早就明白,“光靠技術拼不過本地人,要想做大,必須走上層路線”。所以不管是“老蔣”還是“少蔣”,都跟他們的圈子打成一片。王新衡、蔣經國這些政治大佬,都跟他有交情。商場如戰場,誰能把握政策,誰就先發一步。
有了人脈和資源,遠東集團十年擴張一次:紡織、建材、百貨、房地產、金融、能源……處處都有布局。到了七八十年代,幾乎整個臺灣的“衣食住行”都繞不開他們的影子。
企業能傳幾代,其實才見功夫。徐有庠晚年選定二房長子徐旭東接班。這位徐旭東,可不是“土生土長”的臺灣商人,而是美國留學歸來的“國際派”。哥倫比亞大學碩士,花旗銀行分析師,娶美國太太,孩子全美籍。
看起來,他跟大陸沒啥感情。但偏偏他最看重大陸市場。90年代兩岸開放交流,大陸出臺“惠臺”政策,遠東集團動作極快——香港、大陸33家子公司接連落地。“亞洲水泥”做到大陸十大水泥生產商之一,年產4000萬噸。到2020年,光大陸市場就貢獻了552億人民幣利潤。
有人會說,這些臺商都是生意人,無所謂立場。可現實給你狠狠上了一課:賺大陸錢,轉手捐給“臺獨”。
徐旭東接班后,遠東集團變成民進黨最大金主之一。數據顯示,2020年遠東集團給民進黨相關政治獻金高達1.33億新臺幣,直接把“臺獨大佬”蘇貞昌、蘇巧慧等推到臺面上。藍綠兩黨,他們都捐,但對綠營的支持力度遠超對國民黨的輸血。
這么多年,遠東集團靠著大陸市場一路做大。可臺海關系緊張、兩岸氛圍變化,誰還真以為可以兩頭吃?到了2021年底,大陸正式出手,開出4.74億人民幣天價罰單,收回其在大陸一塊閑置土地。
這一幕其實是“殺雞儆猴”。臺商圈里一下就炸了鍋:大家都明白,這不是單純的“環保、消防、稅務、用地”檢查問題。背后更重要的信號,是對“以商養獨”的零容忍。
這時的徐旭東才急了。他趕緊在臺媒《聯合報》上發文,高喊自己“反對臺獨”,支持“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甚至還批評臺灣當局“逢中必反氣氛讓人擔憂”。但熟悉內情的人都懂,這一切更像“見風使舵”,遠沒有半點悔意。
對于蘇貞昌、沈伯洋這些民進黨政客來說,失去大陸金主的輸血,日子突然就清冷了下來。回頭看看,這些年蘇貞昌女兒蘇巧慧參選,遠東集團直接送了1000多萬新臺幣助選金。政黨、候選人、企業,“政治獻金鏈”一條龍,早已是臺島公開的秘密。
遠東集團不是唯一一個靠大陸賺大錢,卻反哺“臺獨”的勢力。更諷刺的是,“臺獨”高官嘴里喊“反中”,家里親戚卻都在大陸發財。
2024年,沈伯洋被大陸列入“臺獨頑固分子清單”,他父親依舊在大陸浙江、廣東、福建做生意,紡織、建材、自行車配件,上億交易,包養大陸“小三”都不避諱。賺完錢再回臺灣搞“臺獨”宣傳,這操作你說氣人不氣人?
還有不少藝人也是“臺獨”暗流里的主力——明面上不表態,實際上腳踏兩條船。
島內流行一句話,“不表態其實就是臺獨”,道理很直接:你要真認可兩岸一體,為什么不敢公開說?
其實大部分臺商,骨子里早就兩頭下注。真正敢公開反對“臺獨”的臺企,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這種“現狀”就是臺獨最大的溫床。
除了企業捐款,臺獨集團還有一套完整的“網絡水軍”體系。2025年年初,大陸直接高調曝光了20名臺灣水軍身份信息,懸賞抓捕,這一舉動震動兩岸。
別小看這20人,每人一個賬號,背后掌控1萬個“機器人”,分分鐘能炒熱網絡話題。長期以來,網絡上烏煙瘴氣,很多大陸網友還以為是內地“自家人”在帶節奏,殊不知背后其實是臺灣水軍操控。過去大陸處理這些問題很低調,這次卻高調出擊,等于把“幕后推手”當眾亮了出來。
其實,網絡空間的“信息戰”,也是臺獨勢力維系影響力的重要方式。只要大環境不變,這類“洗腦”操作還會繼續。
遠東集團被重罰,就是大陸發出的最直接信號:可以賺錢,但絕不能吃飯砸鍋。國臺辦早就說得很明白,歡迎臺商投資興業,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
如今,民進黨在島內掌權多年,“臺獨”思想滲透進了臺灣社會各個角落。美國長期介入,把“臺獨”這顆種子種進了幾代臺灣人心里。早年“外省人”可能還有眷戀,大多數“本省人”和年輕人,現在對大陸沒有任何情感基礎。遠東集團的轉向,不過是島內大勢的一個縮影。
可以說,從2018年到2025年,臺商在大陸的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前些年還能“兩邊通吃”,現在想“吃里扒外”,分分鐘就會被“殺雞儆猴”。沒人會再相信什么“純粹做生意、無涉政治”的說辭。
遠東集團被罰后,島內社會一片嘩然。民進黨政客開始高喊“不公平”,說是“政治打壓”。但更多臺商在私下里倒吸冷氣,趕緊開會自查,生怕下一個被點名的就是自家。
甚至一些常年“低調經營”的企業也在重新梳理和大陸的關系。這就是“殺雞儆猴”的震懾力——當局一次出手,勝過千萬句口頭警告。
而遠東集團表面認慫,實際卻還在島內拉幫結派、左右逢源,嘴上說支持“九二共識”,臺下捐款沒停。更有不少臺商開會時議論:大陸再“查下去”,島內的“金主”要斷層,民進黨真要缺錢了,2026年大選還怎么打?
其實說白了,遠東集團只不過是“臺獨”利益鏈的一環。島內“臺獨”能量,其實根子就是金主——沒有錢,什么風也帶不起來,什么選舉也打不贏。
2021年民進黨那場大選,遠東集團貢獻的政治獻金,是第二名企業的兩倍。這種政治資本輸血的“鏈條”,一旦斷裂,整個“臺獨”勢力就會動搖。大陸下狠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島內分裂勢力的資金鏈、信息鏈“連根拔起”。
而大陸這幾年對臺表態也越來越清楚:不再是“講和氣、談合作”就能糊弄的時代。立場硬、措施狠,才是真的“底線”。
2025年,遠東集團挨罰不再是新聞,更多“臺獨金主”被查只是時間問題。網絡水軍、商界“兩面人”、政客“幕后金主”,正在一條條被“連根拔除”。
島內氣氛越來越焦慮,不少臺商在盤算是不是該“轉向”了。一些民進黨政客,最近明顯“消停”了不少。蘇貞昌、沈伯洋這些頑固分子,媒體曝光率大大降低,背后其實是“金主斷糧”、力量削弱的真實寫照。
很多臺商其實也不傻。他們知道,這幾年大陸“以商促統”的紅利窗口已經關上,接下來“誰還想端著大陸飯碗砸鍋”,那真就是自找麻煩。
殺雞儆猴,才是最有效的震懾。遠東集團的下場,給了兩岸所有人一個清晰的信號:臺海不再是“左右逢源”的試驗田,誰敢把算盤打到“以商養獨”頭上,誰就要準備好承受雷霆一擊。
最后,一句話:錢可以賺,底線不能碰。歷史的車輪只會朝著統一的方向滾滾向前。臺海的風雨,也不過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